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武汉近代金融建筑再利用后评价

发布时间:2021-11-28 00:00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位于华中地区、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自古以来便是中国长江沿岸甚至内陆区域的商贸重地。其交通便利,有着丰富的特产,极大的利于商业活动的发展。19世纪下半叶,外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开设包括汉口在内的十余个通商口岸,并设立租界区。为了方便资本的掠夺,侵略者还在汉口租界区兴建了大量以欧式风格为主的金融建筑。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金融建筑被毁坏有些得以保存下来。近年来随着武汉经济的发展、城市形象的提升,社会开始逐渐关注这些遗留下的近代金融建筑,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许多修复和改造的工作。在再利用的过程中,这些被保留的金融建筑重新扮演起不同的角色。本文旨在通过对武汉租界区金融建筑修复与改造再利用成功案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展开评价分析,从而得出现阶段修复与改造再利用策略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同时,策略与策略之间进行综合对比,横向比较修复与改造再利用策略的适用性,为今后的金融建筑修复与改造再利用总结经验。本文在对武汉近代金融建筑修复与改造再利用实例进行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发展历程、建筑特征、修复改造和再利用运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以武汉近代发展为背景,对武汉近代金...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1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武汉近代金融建筑再利用后评价


汇丰银行、东方会理银行对称布局(来源:自绘)

建筑功能,来源


图 2-4:汇丰银行、东方会理银行对称布局(来源:自绘)武汉近代金融建筑的平面布局大多堆成、简洁和舒适,建筑空间也非常之开敞。建筑入口处一般设有营业大厅,大厅内部利用柱子分隔。大厅的周边均匀分布着其他的办公空间,在内部柱廊的两边就形成了顾客区域和工作人员区域,这样的布局方式不仅满足了形式上的气派,在人流导向上也能起到很好的效用。金融建筑的管理和办公场所设在大厅的两翼和后部,一边是内部空间,一边是开放空间,功能分区合理(图 2-5)。

麦加,银行,立面,来源


武汉近代金融建筑的造型风格也是武汉近代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侧面写照,其外观多数雄伟肃立,色彩稳重大方。对称的建筑造型隐喻着可靠,稳重、尊贵,高耸的建筑风格隐喻着权利、威严、实力,以及建筑柱式蕴含着华贵之感的有次序和谐排列等这些都是武汉近代金融建筑永恒的造型主题。从造型风格上来说,武汉近代金融建筑大概可以分为以下 4 种类型:1)券廊式券廊式又叫殖民地式10。总的来说,租界区券廊式建筑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从最初强调秩序感过渡到后来的追求装饰效果。外廊的构成由连续的柱廊变为连续券,进而成为券柱式的构图,同时出现多券的混合使用。如武汉租界区的麦加利银行,是券廊式立面风格的典型代表也是武汉最早的近代建筑。其外墙运用麻石装饰,竖向用两层壁柱划分,柱头刻有精致的石雕。底层设置平窗,2-3 层设有连续的半圆券廊、其屋面采用铁皮瓦,建筑四角均设有一个英国古典风格的方斗角塔(图 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沈阳传统金融建筑向近代银行建筑演进研究[J]. 谢占宇,董庆辉,郝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2)
[2]近现代历史建筑保护更新模式探析[J]. 蒋梁鹏,杨昌鸣,李湘桔.  建筑学报. 2012(S2)
[3]延续·更新——近代建筑遗产修复再利用策略研究[J]. 辛同升,杨昌鸣,邓庆坦.  新建筑. 2011(02)
[4]国外旧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研究及启示[J]. 刘丛红,潘磊,李轶凡.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5]武汉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策略研究[J]. 霍博,尚晓茜.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6(S1)
[6]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 刘伯英,李匡.  建筑创作. 2006(09)
[7]主成份分析法在经营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 朱金伟.  金融与经济. 2004(07)
[8]武汉近代城市规划小史[J]. 李百浩,王西波,薛春莹.  规划师. 2002(05)
[9]城市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改造再利用[J]. 王建强,戎俊强.  世界建筑. 2001(06)
[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综合评价的AHP模型[J]. 李娜.  基建优化. 2001(01)

博士论文
[1]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 张艳玲.华南理工大学 2011
[2]近代历史建筑保护修复技术与评价研究[D]. 张帆.天津大学 2010
[3]西安近代建筑研究(1840-1949)[D]. 符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4]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 陈蔚.重庆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旧工业建筑改造再利用的价值研究与评价[D]. 张静.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2]旧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及其评价要素研究[D]. 梁晓波.合肥工业大学 2010
[3]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可持续性后评价的应用研究[D]. 杜少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8
[4]武汉近代银行建筑设计研究[D]. 谌彤.武汉理工大学 2007
[5]汉口法租界历史性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 李奇伟.华中科技大学 2007
[6]历史地段综合价值评价初探[D]. 黄晓燕.西南交通大学 2006
[7]汉口租界区近代产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研究[D]. 徐杨.华中科技大学 2006
[8]基于价值工程的改扩建项目投资决策研究[D]. 侯江丽.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23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523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9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