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发布时间:2021-12-02 05:52
  金融的发展给大众的错觉似乎这是“富人”的游戏。其实不然,金融发展的根本追求,至少说是追求之一,就是要减少融资的抵押要求,让那些未来发展前景好,但现在没有足够实物资产可抵押的“穷人”也能得到银行支持。应运而生的就是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内涵是指以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依据,通过对产-供-销环节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控制,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其最大特点就是商业银行不再一味追求不动产及其他价值高的资产作为贷款要求,而是去关注供应链上的变化,“量体裁衣”式的设计融资产品。这一新的金融创新产品,可以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有但不限于动产质押融资和应收账款融资两种模式,但是这两种融资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商业银行受固有信贷思维的影响,把重点都放在了金融产品的销售和宣传上,而忽视了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法律风险的防范。因此,在实践中经常出现企业违约的案件,致使银行的权利无法实现,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可见,在此时对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这两种融资模式进行法律风险的分析,便具有了很强的现实价值。本文除导言部分,共分四章,笔者以《物权法...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结构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概述
    第一节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涵与特点
        一、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内涵
        二、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特点
    第二节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之两种典型融资模式
        一、动产质押融资模式
        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
    第三节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据以研究的案例
        一、案件背景介绍
        二、案件争议的焦点
    第四节 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法律规制现状
第二章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之动产质押的法律风险
    第一节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动产质押融资模式的运作机理
        一、动产质押融资模式的具体流程
        二、动产质押融资模式的特征
    第二节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动产质押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动产质押融资法律制度的局限与缺失
        二、商业银行对动产质押法律规定的疏忽和业务水平的低下
        三、物流企业协助商业银行监管不到位
    第三节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动产质押的法律风险分析
        一、动产质押合同不成立或被撤销的风险
        二、动产质权设立有效性风险
        三、动产质权与动产抵押竞合的风险
第三章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之应收账款质押的法律风险
    第一节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运作机理
        一、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的具体流程
        二、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的特征
    第二节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我国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二、商业银行办理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差
        三、商业银行缺乏对应收账款融资的基础合同审查
        四、我国企业信用法律体制的缺失
    第三节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的法律风险分析
        一、应收账款质押标的不真实性风险
        二、应收账款质押标的“可转让性”风险
        三、应收账款质权“转让通知”引起的风险
        四、未来应收账款质权可转让性及价值评估的风险
        五、商业银行在应收账款质押业务中操作不当产生的风险
第四章 防范我国供应链金融业务法律风险的对策
    第一节 完善供应链金融动产质押融资的法律制度建议
        一、扩大动产担保物的范围以适应供应链融资的需要
        二、尊重当事人设定的动态动产质押,创设新的担保形态
        三、要明确动产质押与动产抵押竞合的处理原则
    第二节 完善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质押融资的法律制度构想
        一、完善应收账款质押的设定与效力制度
        二、明确并完善应收账款转让的法律制度
        三、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278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5278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8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