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
本文关键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金融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世界各国经济金融关系日益紧密,但金融全球化“双刃剑”的效用也越发明显。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失衡现象开始逐渐恶化,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使世界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随着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政策和言论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重新抬头并蔓延,围绕中国外汇体制国际合法性问题所进行的讨论和指控,使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压力;另一方面,在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对储备货币发行国缺乏有效约束的背景下,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而滥发货币,使得管理本国外汇储备、保障外汇储备安全成为众多新兴市场国家外汇体制改革的新课题。 本文将重点对我国外汇体制及其改革的国际合法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客观评价我国外汇体制的主要方面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契合程度,并从有关国际法规则(包括正在形成国际法规则的立法趋势)出发,对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各个主要方面以及外部法律环境的创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本文共24万字左右,由以下七章构成: 第一章探讨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法律动因。第一节分析了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以及其与国际金融危机之间的联系,指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金融危机,其实是金融全球化的一个副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必然性。第二节具体分析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各国外汇管制权利、汇率主权等方面的货币主权所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维护我国的货币主权,是进一步深化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内在法律动因。第三节首先回顾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汇体制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并简要梳理了我国外汇体制近年来所遭受的主要国际法压力,归纳出我国外汇体制在国际法层面主要面临着IMF法律规则(尤其是其中的汇率操纵规则、资本项目开放规则和主权财富基金规则)以及WTO法律规则(尤其是其中的反补贴规则)的双重挑战,并由此提出,外汇体制各方面所面临的国际法压力构成了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外在法律动因。 第二章探讨了国际汇率争端的管辖权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于由哪一个(或哪几个)国际组织可作为裁决人民币汇率争端的适格主体尚存在较大争议,因此有必要在进入实体问题研究之前,对国际汇率争端的国际法管辖问题进行专门探讨。第一节从分析成员国在IMF框架下的实体性汇率义务和程序性汇率义务出发,揭示了IMF对国际汇率争端的管辖权,并进一步指出IMF作为国际汇率争端解决场所的局限性。第二节首先针对国内学者在WTO对人民币汇率争端是否具有管辖权这一问题上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述,并从分析WTO争端解决机制的一般管辖权和GATT第15条出发,提出由于人民币汇率问题可能造成贸易效果,WTO争端解决机构有可能将人民币汇率机制解释为“与贸易有关的外汇措施”从而对与人民币汇率争端行使管辖权。第三节分析了IMF与WTO在汇率管辖问题上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并从这种分工与合作关系出发,探讨了我国在遭遇与人民币有关的WTO诉讼时所应采取的抗辩思路。 第三章探讨了WTO框架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法律问题。在从WTO法律角度针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所提出的众多国际法指责中,最主要的争议点就是“汇率补贴”问题。因此,第一节首先对这一问题作出回应,通过研究SCM协定下禁止补贴的构成要件以及相关WTO争端解决实践,得出结论认为指控人民币汇率制度构成禁止性补贴的主张很难令人信服。除了汇率补贴问题外,西方国家有关机构还试图从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数量限制或“非违法之诉”等其他角度证明中国的汇率机制在WTO下的非法性。第二节就针对这些主要指控进行了逐一分析,得出结论认为这些指控都无法自圆其说。第三节结合相关WTO规则,分析了西方国家针对人民币汇率所拟采取的单方贸易限制性措施在WTO框架下的非法性,并进一步提出,一旦中国遭受到某些国家针对人民币汇率所采取的贸易限制措施,中国可以考虑在WTO体系下向有关其他成员方提起申诉,以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第四章探讨了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法律问题。第一节首先对IMF框架下汇率监督机制的演变进行了回顾和法律评述,并在分析IMF颁布的2007年汇率监督新决定的出台背景以及其对旧汇率监督决定所进行的主要修改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该决定的法律缺陷。第二节首先澄清了IMF所禁止的汇率操纵(即狭义的汇率操纵)的构成要件,对汇率操纵构成要件与汇率检测指标进行了明确区分,并得出结论,判断人民币汇率机制是否构成汇率操纵的关键点不在于人民币是否存在低估或存在“根本性失调”,而在于我国汇率政策的制定是否存在IMF所明确禁止的主观目的。在考察中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制定汇率政策所依据的宏观经济背景基础上,本文的结论是我国应有较充分的理由证明我国的汇率政策没有构成IMF协定下所禁止的汇率操纵。第二节还进一步研究了违反IMF汇率指导原则与违反IMF法律义务的区别和联系,并结合当前IMF的关注焦点已经从全球经济失衡转移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实际情况,提出通过加强与IMF的对话和磋商,我国被IMF认定为违反IMF法律义务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三节在前文对IMF汇率监管机制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金融危机的视角对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长期方向和短期目标提出了建议,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人民币汇率机制应以稳定为主,既不应该持续大幅度升值,也不应该出现大幅度的贬值。 第五章探讨了资本项目开放的法律问题。第一节分别从IMF法律体系和WTO法律体系两方面分析了与资本项目开放有关的国际法律义务,并通过考察我国资本项目开放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得出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不违反相关国际法律义务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该节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步骤提出了建议。第二节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中的主要法律尝试,着重介绍了我国资本项目开放的主要阶段性步骤——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与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制度的法律制度,并对“港股直通车”的试点以及《外汇管理条例》的修改进行了评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法律完善提出了建议。 第六章探讨了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法律问题。第一节考察了晚近新兴市场国家和石油国家外汇储备管理方式的变革与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历程,结合有关国际法律规则和主流学术观点分析了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义和分类,并梳理了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及其对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提示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所面临的风险。第二节全面研究了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法律规范。由于主权财富基金在国际法律调整方面所特有的综合属性,导致围绕主权财富基金所进行的国际立法异常复杂。在多边法律规范方面,这一节中着重介绍了当前国际社会在主权财富基金立法场所和立法内容等方面的主要争议,并进一步从主权财富基金行为准则和接受国行为准则两方面介绍了相关多边法律规范(或立法建议)的主要内容;在单边法律规范方面,这一节介绍了美国、欧盟等国家或地区所制定的与主权财富基金有关的单边立法。在这些立法成果和立法动态基础上,结合国际金融危机对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立法的影响,本文对中国应对主权财富基金国际法律规范、参与相关国际立法的战略方针提出了相关建议。第三节重点考察了主权财富基金行为准则的相关最新国际立法,并从这些行为准则出发提出了发展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对策。 第七章探讨了金融全球化与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外部法律环境。我国外汇体制改革所面临的国际法压力,很大一部分是根源于不合理的国际货币秩序。此外,在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国际性金融危机面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已经形成了必然的趋势。为了更好地行使我国的货币主权,自主独立地推进外汇体制改革,我国应积极参与并推进国际货币法律体系的改革,从而在长远上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法律环境。第一节在回顾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历程及介绍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法律框架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法律缺陷,特别揭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各种弊端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内在联系。第二节提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为改革不合理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并从基本原则、机构治理、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等方面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待通过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而为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
【关键词】:外汇体制 人民币汇率 汇率补贴 汇率操纵 国际货币体系 主权财富基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832.6;D922.286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9
- 导言19-26
- 一、本文的研究背景19-20
- 二、主要研究文献综述20-23
- 三、本文的研究体例23-24
- 四、本文的研究特色24-26
- 第一章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法律动因26-60
-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危机26-37
- 一、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26-30
- 二、金融全球化中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30-37
- 第二节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内部法律动因37-45
- 一、国家货币主权的内涵37
- 二、金融全球化对国家货币主权的法律冲击37-43
- 三、维护国家货币主权——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内在法律动因43-45
- 第三节 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外部法律动因45-60
- 一、中国外汇体制市场化改革回顾45-54
- 二、国际法挑战——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外部法律动因54-60
- 第二章 国际汇率争端的管辖权研究60-100
- 第一节 IMF对国际汇率争端的管辖权60-74
- 一、成员国在IMF协定下的实体性汇率义务61-66
- 二、成员国在IMF协定下的程序性汇率义务66-70
- 三、IMF框架下汇率机制的分类70-71
- 四、以IMF作为国际汇率争端解决场所的局限性71-74
- 第二节 WTO对国际汇率争端的管辖权74-86
- 一、国内学者相关观点的简要评析74-79
- 二、WTO对国际汇率争端行使管辖权的可能性79-86
- 第三节 IMF与WTO在汇率管辖权上的分工与合作86-100
- 一、IMF与WTO汇率管辖合作机制的历史性考察及一般性规定87-90
- 二、IMF与WTO在汇率管辖方面的磋商机制90-97
- 三、IMF与WTO在汇率管辖方面的报告机制97-98
- 四、从WTO与IMF的关系看WTO对国际汇率争端的管辖权98-100
- 第三章 WTO框架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法律问题100-139
- 第一节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出口补贴的界限研究100-120
- 一、美国对中国汇率机制的出口补贴指控问题100-101
- 二、WTO体系下的补贴和反补贴法律制度概要101-108
- 三、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出口补贴的界限问题108-120
- 第二节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与我国其他WTO义务的协调120-131
- 一、最惠国待遇121-123
- 二、国民待遇123-125
- 三、数量限制125-126
- 四、GATT第15 条第4 款126-128
- 五、非违法之诉128-131
- 第三节 他国针对人民币汇率拟采取的单边措施在WTO下的合法性研究131-139
- 一、与汇率有关的反补贴措施132-133
- 二、安全例外133-136
- 三、汇率引起的关税调整136-139
- 第四章 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法律问题139-183
- 第一节 IMF体系下汇率监督机制的演变及法律评析139-158
- 一、以1977 年监督指导原则为中心的旧监督机制139-142
- 二、以2007 年监督指导原则为中心的新监督机制142-158
- 第二节 现行IMF汇率监督机制下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合法性研究158-174
- 一、IMF体系下的“汇率操纵”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界限158-168
- 二、新汇率指导原则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合法性的影响168-174
- 第三节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调整目标174-183
- 一、2007 年新决定视角下人民币汇率机制的长远改革方向174-178
-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人民币汇率机制短期目标的法律思考178-183
- 第五章 资本项目开放的法律问题183-216
- 第一节 资本项目开放的国际法规则及中国的战略步骤183-194
- 一、资本项目的概念和分类183-184
- 二、IMF框架下资本项目开放的法律义务184-186
- 三、WTO法律规则对资本项目开放的影响186-189
- 四、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现状及国际合法性189-191
- 五、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战略步骤191-194
- 第二节 新世纪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法律创新与完善194-216
- 一、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法律制度194-199
- 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法律制度199-205
- 三、“港股直通车”试点计划205-207
- 四、《外汇管理条例》的修改207-208
- 五、中国资本项目管理的法律完善208-216
- 第六章 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法律问题216-270
- 第一节 晚近外汇储备管理的变革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216-226
- 一、晚近全球外汇储备管理的变革与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217-218
- 二、主权财富基金的定义及分类218-222
- 三、中国外汇储备形势及主权财富基金的发展222-226
- 第二节 主权财富基金国际法律规范问题研究226-250
- 一、主权财富基金的国际法律属性226-227
- 二、有关主权财富基金的多边法律规范227-239
- 三、有关主权财富基金的单边法律规范239-243
- 四、国际金融危机对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立法的影响243-245
- 五、应对主权财富基金国际法律规范的战略思考245-250
- 第三节 主权财富基金行为准则与中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问题250-270
- 一、有关主权财富基金行为准则的主要国际立法内容250-262
- 二、主权财富基金行为准则对发展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启示262-270
- 第七章 金融全球化与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外部法律环境270-306
- 第一节 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法律缺陷270-286
- 一、国际货币体系及其发展270-274
- 二、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法律框架274-275
- 三、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法律缺陷275-286
- 第二节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286-306
- 一、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机遇和挑战286-288
- 二、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具体设想288-306
- 参考文献306-339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339-340
- 后记340-3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磊;;人民币汇率弹性将增加——2月份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J];国际金融;2007年03期
2 范起兴;;人民币跨境热的冷思考[J];中国外汇;2011年09期
3 黄辉;;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5年12期
4 王大贤;;人民币汇率改革进程应该由谁掌握[J];金融经济;2011年11期
5 曹代福;曹征;;对跨境人民币结算的思考[J];投资研究;2010年08期
6 王大贤;;对进一步推进我国跨境人民币金融业务的研究[J];投资研究;2010年10期
7 苗淼;;境内外人民币衍生产品比较及我国人民币衍生品市场发展策略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09年02期
8 李浩仰;;人民币汇率对我国通胀的影响[J];改革与开放;2011年12期
9 石磊;;独立自主的汇率政策开始改变市场预期[J];国际金融;2007年05期
10 ;周其仁论人民币汇率[J];上海经济;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綦刚长;;金融危机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逯新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3 汪争平;;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对深圳经济的影响[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秦迎霞;边策;吴润衡;;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纺织品贸易中存在J曲线效应吗[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凯丽;;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与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前景[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席彦群;;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郑建明;;汇率理论的最新发展及汇率变动的资产价格效应——兼论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宏观调控思路[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焦娜;郭其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劳动市场从业率影响的动态弹性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林斌;;央行最优干预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于信号效应和资产调整效应的动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周艳;刘红;;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羽青;汇丰预测——人民币汇率年中可能小幅升值[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2 独立经济学家 向松祚;人民币汇率“低估”无涉金融危机[N];经济观察报;2008年
3 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又到三岔路口[N];民营经济报;2008年
4 记者 熊争艳 孙奕;人民币汇率最近波动“完全正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5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 马红缦;人民币若贬值不利危机应对[N];市场报;2008年
6 兴业银行 鲁政委;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箭在弦上[N];上海证券报;2008年
7 记者 刘佳 黄竞仪;人民币汇率“保尔森效应”彻底打破[N];北京商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葛春晖;人民币汇率再现跌停[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勤峰;人民币汇率走软预期激发造船板块反弹[N];中国证券报;2008年
10 见习记者 李雨谦;专家建议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荣;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2 唐亚晖;人民币汇率失调的测算及汇率传递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周艳;汇率变动、贸易失衡与政策选择:中国的经验[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杨雪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波动效应与稳定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俞开江;人民币“双率”调整与我国贸易收支平衡调控研究: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谷宇;人民币汇率体制变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雅丽;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张斌;90年代的国际收支:原因、趋势与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吴骏;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10 刘凤娟;人民币汇率、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龙;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张华;基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失衡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3 叶莉;中国入世,,人民币汇率调整与汇率制度改革[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董萍;人民币汇率体制探讨[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孙定一;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关晓红;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徐万教;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伍梓延;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朱艳嫣;新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10 李豫生;论加入世贸组织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436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