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
发布时间:2017-10-11 04:23
本文关键词:论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
【摘要】:未决羁押者作为羁押于看守所中的特殊公民,理应享有基本的公民权,然而,实践中其劳动权保护问题却往往容易受到忽视。因此,本文以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为研究对象,从理论层面探讨未决羁押者享有劳动权的正当性和合法性,以及其劳动权相较于普通公民和罪犯的特殊性。同时,通过与美国看守所工业的对比,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一步探究我国实践中未决羁押者劳动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初步完善构想。本文共分为五部分,以下为对各部分内容的详细分述。 第一部分对劳动权概念进行了深入剖析。劳动权有广义狭义之分,本文取广义劳动权之说,即以工作权为核心的产生于劳动过程中的一组权利。从性质上讲,劳动权是人权的必要内容,也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被一国公民无条件享有。但需要注意的是,劳动权并不等同于劳动权利,无论从权利性质还是权利义务主体来说,两者都是独立的概念。 第二部分详细分析了未决羁押者享有劳动权的正当性。首先,其劳动权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虽然未决羁押者并不享有劳动法上的劳动权利,但并不影响其宪法上的劳动权,作为一国公民,劳动权并不因为被羁押而剥夺。其次,其劳动权具有充足的法律依据。不仅在在我国规范性法律文件中有所体现,而且得到一系列国际性法律文件的肯定。此外,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对于其本身的发展、看守所的管理、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以及整个社会的安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阐释了未决羁押者劳动权的特殊性。不可否认,未决羁押者因人身自由受限,其劳动权的行使自然会受到一定限制,进而区别于普通公民。出于对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国家安全以及他人的权利和自由的维护,受限的具体权利包括团结权、集体交涉权和集体行动权这类共益权。此外,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也不同于被羁押的已决犯,主要体现在未决羁押者有选择劳动与否的自由。这是由劳动权的防御功能和未决羁押的目的共同决定。同时,这一区别也得到了国际公约和各国立法的肯定。 第四部分采用对比分析探究中美两国未决羁押者的劳动状况。在美国,看守所工业的发展为未决羁押者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劳动机会和良好有序的劳动环境。相比之下,我国看守所在保障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方面却存在众多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以检察人员为对象,对某省未决羁押者的劳动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强迫劳动、超强超时劳动、不发放劳动报酬、不提供技术培训等问题依然较为普遍。 第五部分重点提出完善我国未决羁押者劳动权保护的构想。首先,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看守所应当增强人权保障理念并引导未决羁押者形成正确的劳动权利义务观。其次,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弥补制度层面的空白。再次,健全看守所劳动管理制度,包括防止强迫劳动,合理发放劳动报酬等。最后,加大监督力度,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只有这样,未决羁押者在看守所内的劳动权才能得到切实保护。
【关键词】:未决羁押者 劳动权 看守所 宪法保护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5
【目录】:
- 目录4-6
- CATALOGUE6-8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劳动权的概念厘定14-19
- 一、劳动权的涵义14-15
- 二、劳动权的性质15-17
- (一) 劳动权是人权的必要内容15-16
- (二) 劳动权是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16-17
- 三、劳动权与劳动权利辨析17-19
- 第二章 未决羁押者享有劳动权的正当性19-25
- 一、未决羁押者享有劳动权的理论基础19-21
- 二、未决羁押者享有劳动权的法律依据21-22
- 三、未决羁押者享有劳动权的现实意义22-25
- (一) 对未决羁押者的意义22-23
- (二) 对看守所和刑事诉讼活动的意义23
- (三) 对整个社会的意义23-25
- 第三章 未决羁押者劳动权的特殊性25-34
- 一、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有别于普通公民25-27
- 二、未决羁押者的劳动权不同于在押罪犯27-31
- 三、未决羁押者劳动权的权能31-34
- 第四章 未决羁押者劳动状况的比较考察34-44
- 一、美国未决羁押者劳动状况考察34-39
- (一) 美国看守所的基本情况34-35
- (二) 美国看守所工业的发展现状35-36
- (三) 美国看守所工业的运作程式36-39
- 二、我国未决羁押者劳动状况考察39-44
- (一) 未决羁押者看守所劳动的问题所在40-42
- (二) 未决羁押者劳动权受侵犯的原因分析42-44
- 第五章 完善我国未决羁押者劳动权保护的基本构想44-50
- 一、树立保护未决羁押者劳动权的正确观念44
- 二、完善保护未决羁押者劳动权的法律规定44-45
- 三、健全未决羁押者看守所劳动的管理制度45-47
- 四、加大未决羁押者看守所劳动的监督力度47-50
- 结语50-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5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4-55
- 学位论文评阋及答辩情况表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卫东,隋光伟;现代羁押制度的特征:目的、功能及实施要件[J];中国司法;2004年09期
2 许建宇;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林来梵;针对国家享有的财产权——从比较法角度的一个考察[J];法商研究;2003年01期
4 沈同仙;劳动权探析[J];法学;1997年08期
5 杨临宏;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研究[J];法学论坛;2001年04期
6 冯彦君;劳动权论略[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雪梅;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与中国行政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010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1044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