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反就业歧视法概述
本文关键词:英国反就业歧视法概述
【摘要】:英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将就业歧视分成直接歧视和间接歧视两类,适用不同的证明规则。法律允许雇主提出真实职业资格、公共利益和肯定性行动三种抗辩。一旦证实存在歧视,雇主将被要求消除歧视造成的一切影响。此外,英国设立了平等及人权委员会,使得反就业歧视工作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鉴于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借鉴英国法的相关规定,对就业歧视的概念、分类、判断标准、例外情形、举证责任分配、法律救济以及组织保障等问题作出界定。
【作者单位】: 宜宾学院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就业歧视 举证责任 法律救济
【分类号】:D956.1;DD912.5
【正文快照】: 在早期英国,契约自由被认为是雇用关系中的基本原则,普通法并不禁止歧视行为。直到20世纪50年代以后,英国陆续批准了很多反歧视的国际条约,例如,国际劳工组织1951年的第100号《同工同酬及禁止就业和从业歧视公约》、1958年的第111号《就业与职业歧视公约》以及欧盟通过的条约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勇;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韦凤泉;蒋万庚;;中国就业歧视典型类型、原因及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2期
2 刘晓农;叶萍;;美国、英国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3 蓝蓝;冯楚建;;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科技与法律;2012年01期
4 章志图;;论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构建[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9期
5 齐延平;于文豪;;中国人权法学的学科独立性初探——以2008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曲丽娟;;关于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J];商业时代;2010年32期
7 杨文杰;陈峗;张映;;大学生就业歧视法律问题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艳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府治理失业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饶志静;英国反就业歧视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4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庞铁力;劳动权及其救济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柏;论我国残疾人劳动就业权的法律保障[D];苏州大学;2010年
2 郭亦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章志图;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姜正华;大学生公平就业机会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5 吴呢喃;《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与我国反就业歧视制度探析[D];外交学院;2011年
6 韩红颍;我国职场性别歧视的法律应对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7 叶妮;职场性骚扰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曦;反就业歧视的立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施晓莉;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刘大文;就业机会平等法律制度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林嘉;;论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调控[J];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2 吴忠民;歧视与中国现阶段的歧视[J];江海学刊;2003年01期
3 章海山,詹宇扬;西方效率与公平理论的道德启示[J];江海学刊;2003年04期
4 翁里,宋丽燕;对就业歧视的法理探讨[J];兰州学刊;2004年06期
5 赵银侠;制约女大学生就业的社会结构性因素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6 赵友宝;女性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伟伟;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肖玉;我国制度性就业歧视的法理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3 任晓;促进就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永华;;论平等就业权[J];企业家天地;2008年08期
2 张卫东;;平等就业权初论[J];政治与法律;2006年02期
3 杨岚;;反就业歧视法律问题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陈夏璐;;浅论我国劳动就业歧视及其法律救济[J];法制与社会;2010年15期
5 曾恂;美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启示[J];南方经济;2003年05期
6 张格军;;禁止就业歧视立法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年36期
7 贾小丽;;就业中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15期
8 张素伦;;就业歧视的法律救济——以农民工平等就业权保护为视角[J];特区经济;2010年01期
9 辛佳锶;;试论输血感染疾病的法律问题[J];科技信息;2011年17期
10 杨松伟;;论就业歧视的法律控制[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晓森;;关联交易诉讼的举证责任探讨[A];投资者保护与公司治理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朱长贵;魏振涛;;消除就业歧视 促进就业平等[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4 胡利鸣;黄嵩泉;钱慰民;;举证责任在《专利法》第26条第4款审查中的运用[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5 余林媚;;试析律师在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陈建军;龙光友;欢民;李文涛;;法律与可持续发展[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陈小君;高飞;李俊;;地权纠纷中的法律救济——村庄合并中的农地权属纠纷救济的理想与现实[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8 颜维震;曹丰;黄幸;;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举证责任问题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9 刘明桂;张东山;;港口国监督中船舶不适当滞留问题的探讨[A];海船进江与航行安全保障论文集[C];2003年
10 王世进;黄知中;;森林资源生态利益损害法律救济探析[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才;对隐性就业歧视不能束手无策[N];东方早报;2007年
2 仝静海;就业歧视,你遇到了吗?[N];河北日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张国香;反对就业歧视 建立和谐社会[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赵文明;隐性就业歧视仍难绝[N];法制日报;2008年
5 记者 张建平;就业歧视令求职者有苦难言[N];兰州日报;2008年
6 林其旺;台湾应对就业歧视不容乐观[N];法制日报;2009年
7 日报记者 曾繁华;就业歧视这堵“墙”该不该拆?[N];柳州日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李肖峰;就业歧视 大学生难以逾越的“坎儿”[N];通辽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颖;我国艾滋病就业歧视第一案或诞生[N];广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王晓阳;建立监督机制 防止女性就业歧视[N];陕西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吕利秋;《行政诉讼举证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雷云;美国禁止就业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焦洪昌;选举权的法律保障[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陈韶峰;中小学教师的任用及其纠纷的处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萌;中国转型时期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韩靓;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视角的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和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维;健康就业歧视及其法律完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陈思佳;就业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3 邹长飞;完善我国反就业歧视法律救济制度的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覃伟丽;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娜;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禹达平;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陆冬英;中国行政诉讼举证责任梳理[D];苏州大学;2003年
8 成q,
本文编号:1042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4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