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比较与适用
本文关键词:论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比较与适用
【摘要】: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相伴而生的职业伤害也成为当前社会经常发生且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全国每年因安全事故死亡13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2500亿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5%左右。1同时职业伤害给受伤害者本人及其家庭也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失。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伤害保障体系。不仅由于其直接关系劳动者个人基本生存权的保障,也关乎整个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法制化进程,对社会保障特别是职业伤害保障方面有突破性进展。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新保险法)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2010年10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并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新《工伤保险条例》也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但在这些法律法规,特别是《工伤保险条例》的执行过程中发现,工伤保险并不能完全弥补职业伤害所带来的全部损失。雇主责任保险制度作为工伤保险的有力补充,在职业伤害保险制度中可以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希望通过对职业伤害这两个救济途径,即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比较分析,进而探讨两者在实践中的适用情况,两者的共同发展,促进职业伤害保 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笔者首先从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基本概念和作用出发,得出两者的相同点,并通过性质、经营目的、赔偿范围、实施方式、保险对象等八个方面阐述了两者的不同点。然后,本文通过对工伤保险在保险适用范围、工伤认定情形、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和雇主责任保险在保险责任、被保险人义务、赔偿方式等方面分别描述了各自的适用。其中探讨了:公务员和农民工如何适用工伤保险;职工在上下班途中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遭受伤亡如何认定为工伤;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经过48小时之后抢救无效死亡如何认定为工伤;如果雇员重大过失至自己和雇主在工作途中死亡的雇主责任保险如何适用。之后,重点讨论了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并存时,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雇员遭受伤害、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雇员遭到用人单位以外第三人损害、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雇员对第三人造成的伤害三种情况分析两者的适用。得出的结论为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险共同发挥着保障作用,其中雇主责任保险是工伤保险的有益补充。雇主责任保险对于第三种情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降低雇主的风险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最后一章中,通过对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现状分析,笔者提出对于两者发展的建议。希望通过两个保险的共同发展,促进之职业伤害保障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工伤保险 雇主责任保险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284;D922.55;F84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序言11
- 第一章 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比较11-20
- 第一节 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概述11-15
- 一、工伤保险的概述11-13
- 二、雇主责任保险的概述13-15
- 第二节 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比较15-19
- 一、从性质方面比较15
- 二、从经营目的方面比较15-16
- 三、从保险赔偿支付范围方面比较16-17
- 四、从实施方式方面比较17-18
- 五、从赔偿方式方面比较18
- 六、从保险对象方面比较18
- 七、从除外责任方面比较18-19
- 八、从自担风险程度方面比较19
- 第三节 本章小结19-20
- 第二章 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适用及问题20-34
- 第一节 工伤保险的适用20-26
- 一、工伤保险的适用范围20-21
- 二、工伤认定的情形的适用21-24
- 三、工伤保险待遇的适用24-26
- 第二节 雇主责任保险的适用26-28
- 一、雇主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的适用26-27
- 二、雇主责任保险被保险人义务的适用27-28
- 三、雇主责任保险赔偿方式的适用28
- 第三节 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并存时如何适用28-33
- 一、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雇员遭受伤害29-30
- 二、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雇员遭到用人单位以外第三人损害30-33
- 三、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雇员对第三人造成的伤害33
- 第四节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制度34-44
- 第一节 我国的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现状34-39
- 一、工伤保险的现状34-36
- 二、雇主责任保险的现状36-39
- 第二节 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的发展及建议39-44
- 一、工伤保险的发展及建议39-42
- 二、雇主责任保险的发展及建议42-44
- 第四章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7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47-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倚;;工伤医疗费是否全部能报销?[J];劳动保护;2011年08期
2 李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J];天津社会保险;2011年04期
3 ;桂林市将“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范围[J];人事天地;2011年01期
4 杨晓姗;;社会康复 促进工伤职工回归社会[J];劳动保护;2011年07期
5 王兆民;;答读者问[J];青苹果;2003年02期
6 ;新法解读[J];法律与生活;2011年13期
7 ;答询热线[J];共产党员;2011年14期
8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藏自治区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J];西藏政报;2011年08期
9 ;实习期满未签合同 工伤遭公司拒赔[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1年08期
10 叶祝颐;;防范工伤比增加赔偿更重要[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张明丽;;武汉市中小企业工伤保险问题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2 吕学静;张波;;北京市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重在落实——难点在于外来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万成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及启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段誉;刘一鸣;李昭;;关于保险对非正式风险分摊机制挤出效应的实验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5 杜红兵;杨瑾娣;;我国煤矿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周华中;;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哲学思考[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周华中;;体现工伤预防功能是工伤保险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甘心孟;;风险管理评价与工伤保险[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刘功智;刘铁民;欧阳梅;牛和平;;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发展战略目标设想[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杨晋川;刘庆民;;谈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宁 焦冬;如何投保雇主责任保险[N];中国保险报;2011年
2 记者 谢柳;工伤保险新规对商业险影响甚微[N];中国保险报;2010年
3 夏庆军;戴凤举 强制性推广煤矿雇主责任保险[N];金融时报;2004年
4 拾君;民企也须实行工伤保险[N];上海金融报;2002年
5 山西保监局供稿;推动煤矿雇主责任保险 为政府分忧[N];中国保险报;2004年
6 萧韩;工伤保险将成煤矿企业必需[N];中国煤炭报;2005年
7 记者 蓝云 实习生 陈雅琪;今年工伤保险将增31万人[N];福建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胡华;强力推动工伤保险[N];抚州日报;2005年
9 本报记者 王伟 江苏工人报记者 周新林;进城务工人员呼唤“工伤保险”[N];工人日报;2004年
10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何二宝 李新伟 李会俭;不参加工伤保险真不“保险”[N];衡水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磊;中国职业安全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韩俊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毛光烈;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6 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李平;中国转型时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榕;煤矿工伤风险评价及保险费率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9 李朝晖;农民工工伤风险保障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10 骆勇;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乡社保一体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炎杰;我国实施煤矿业强制雇主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2 李俊;完善我国职业伤害保障体系[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黄晓星;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芮立新;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王小明;船员人身伤亡工伤保险赔偿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李文杰;雇主责任保险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张雪梅;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罗东澜;煤矿爆炸安全分级评价及其在煤矿工伤保险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9 张倩;论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保险的比较与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鹏;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63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63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