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改革之分析与建议——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对象

发布时间:2017-10-22 21:15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处理立法改革之分析与建议——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对象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解决机制 调解 仲裁


【摘要】: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机制的完善是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尤其是解决群体性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我国现行的2007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针对我国原有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在实践中暴露出的诸多弊端,对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制度作了较大修改,但仍存在亟待完善之处。劳动争议的解决应区分争议类型建立不同的处理机制,赋予当事人一定的程序选择权,进一步规范劳动争议调解与仲裁制度,构建法院附设调解制度,加强与劳动争议诉讼制度之间的衔接,平衡保护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立法研究中心;南昌大学学报编辑部;
【关键词】劳动争议 解决机制 调解 仲裁
【基金】: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08)规划项目“群体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08FX27)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为改革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构建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2007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裁法》)。《调裁法》完善了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和劳动争议仲裁两种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为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做了较大的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仕春;;民事保全程序基本问题研究[J];中外法学;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颜良伟;;冲突与协调:民事抗诉中检法关系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4 何艳芳,余茂玉;执行竞合问题之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王丹;公益诉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6 郭志远;;“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张居盛;许晓琼;;我国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8 喻敏;;证据学问题的语言哲学初步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9 李志强;;关于我国破产重整计划批准制度的思考——以债权人利益保护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10 刘学在;;团体诉讼制度概念辨析[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早春;徐瑾;倪培兴;;司法体制改革中的中国检察权及其权力配置问题刍议[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宁静波;;民事再审程序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3 吉萌;;民政部门“代诉”现象的反思与法律应对——兼论我国原告资格制度的瓶颈与突破[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广军;;紧张、冲突与和谐——从法院调解协议的角度看法院调解的发展与创新[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姚兵兵;;请求确认不侵犯专利权制度的设立及纠纷解决机制[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6 黄良友;;网上仲裁程序与正当程序[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胡道才;魏俊哲;;调审分离的司法实践及制度完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8 于志宏;;内地与澳门、香港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安排的法律思考[A];当代港澳研究·第6辑[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杨瑞;民事审级制约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5 钟淑健;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阮友利;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佳;民行交叉案件诉讼处理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匡青松;第三人执行异议之诉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10 曹如波;公司非讼程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雕;行政诉讼原告举证责任的承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凯霞;论法院“调解热”的成因、影响及对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彭文娜;浅析自由财产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跋;论业主团体的民事法律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珊;衡平居次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亚萍;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傅俩艳;探析我国民事再审事由[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许铮;网络侵权案件的司法管辖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叶伟杰;中国中期期货公司股东派生诉讼案件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汉昌,,吴德桥;适用财产保全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法学评论;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费介华;;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突破及完善[J];商情(财经研究);2008年03期

2 龚钰淋;;高校劳动关系规制刍议[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王芳;;现行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分析[J];山东劳动保障;2007年04期

4 张乐;;论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李娜;张华;陈丹;;群体性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视角[J];法治论坛;2009年02期

6 赫荣平;;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重构[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潘德亮;;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几点思考[J];煤炭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8 刘艳梅;;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商场现代化;2008年24期

9 朱晓艳;;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范跃如;;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程序研究[J];法律适用;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振涛;仲深;王春宇;;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地区比较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于伟;;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相关问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邹继伶;;城市下岗群体的社会解决机制初探[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宋春香;周庆春;;水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7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百灵;;跨行政区域水污染纠纷解决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侯景华;马喜臣;王俊波;刘冬青;;论海事调解[A];中国航海学会2001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林显清;龚和艳;;我省乡镇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建业;凤阳 “四心”为群众维权[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张恩刚 李晓曦;部分劳动争议案件委托工会调解[N];青岛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林刚 本报实习生 邰丽娜;法院委托 工会调解[N];青岛日报;2006年

4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唐柏树 主持 课题执笔人 李经纬 赵瑞罡;建立预警机制 强化多元调解[N];人民法院报;2009年

5 胡新桥邋通讯员 涂莉;劳动争议案件诉调衔接[N];法制日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别让小争议酿成大事端[N];工人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季征;真情帮扶解民忧[N];云南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高磊 韩文科;三河市倾力打造便民仲裁工程[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9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 陈文军 上海恒隆律师事务所南京分所 陈海挑;劳动争议案件的“五式调解法”[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记者 陆一波;社会化调解,有望分流两成纠纷[N];解放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猛;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农村纠纷多元解决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金YТ

本文编号:1080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80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e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