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事争议解决机制
本文关键词:论人事争议解决机制
【摘要】: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由单纯的行政手段转变为由相对中立的专门仲裁机构仲裁和司法审判构成的“一裁两审” ,顺应了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改革的要求。这是我国人事争议解决程序制度改革取得的重大发展。“一裁两审”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仲裁制度体系 ,而且从制度上确立了人事争议双方当事人的平等地位并保障各方合法权利在公正的基础上得以实现。本文还对“一裁两审”规范的法律渊源及其与劳动争议、经济争议解决机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 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人事争议 仲裁 审判 立法完善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仲裁制度源于经济仲裁 ,随着劳动力商品化 ,发展为劳动仲裁和人事仲裁。三者共同构成了仲裁制度体系。三种仲裁制度及其与司法审判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人事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的最新表现形式 ,相对经济仲裁和劳动仲裁来说 ,争议解决程序的设计和适用更加复杂。在我国人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晓燕;;如何进一步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协商调解机制[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1年06期
2 史新建;;河南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座谈会在郑州召开[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7期
3 徐振;;浅谈环境纠纷的解决方式[J];华章;2011年13期
4 ;东兰县开放式、社会化、网络化的大调解框架初步形成[J];人事天地;2011年04期
5 龙伟;;特殊疾病医疗期如何确定[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7期
6 姜洪山;骆俊功;;同时受伤却因用工性质各异而适用不同法律[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7 郝云良;;新增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案[J];新农业;2011年07期
8 王锴;杨福忠;;论信访救济的补充性[J];法商研究;2011年04期
9 郭隆;;六方联动 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J];北京观察;2011年08期
10 贾鸿雁;;变更协议的签订是否有欺诈行为?[J];干部人事月刊;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照东;叶勇;;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2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与民事诉讼分离两裁终决是最佳选择[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江华;;对劳动争议处理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立青;人事争议 劳动争议 仲裁有何不同?[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3年
2 ;哪些情况适用人事争议?[N];解放日报;2003年
3 黄还春;土地仲裁裁出新路[N];温州日报;2005年
4 记者 刘凌林;《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的意见》出台[N];中国企业报;2009年
5 记者 林晓洁 李继军;广东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揭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6 记者 刘茜 通讯员 符信 吴幼珍 梁嘉敏;广东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揭牌[N];南方日报;2010年
7 记者 惠婷;劳动人事争议“一站式”解决[N];河南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云萍;劳动人事争议高位运行[N];石家庄日报;2010年
9 姜波 胡凤群;我市开展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评查[N];咸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郑莉 丁军杰;调解成化解劳动人事争议基本手段[N];工人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卫兵;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大伟;我国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的现状、探索与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蕾;事业单位人事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李伟;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及改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杜波;事业单位职员权利救济机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5 冯蓓;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模式选择[D];湖南大学;2005年
6 刘善书;论公务员人事争议的司法救济[D];山东大学;2006年
7 章晖丽;人事争议仲裁若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张颖;废除我国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若干思考[D];山东大学;2006年
9 王领锋;农民工子女受义务教育权的法律思考[D];四川大学;2007年
10 田利辉;我国聘任制公务员法律地位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85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085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