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兼论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

发布时间:2017-11-08 03:27

  本文关键词:论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兼论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关系 稳定性 流动性 劳动合同期限


【摘要】:劳动关系既需要稳定性又需要流动性。在协调稳定性与流动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上有两种模式 :一是在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流动性 ;二是在流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稳定性。这两种模式各有其优点 ,我国采用的是第二种模式。但由于采取此种模式 ,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通过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的分析 ,笔者建议在我国采用第一种模式 ,以提高我国的劳动关系的稳定性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新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 ,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作者单位】: 安徽大学法学院!教师安徽合肥230039
【正文快照】: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① 实质上 ,劳动者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是实现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 ,客观上要求劳动关系要具有流动性 ,以实现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同时 ,为了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刚;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曹绪红;;论转型时期的劳动关系[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张文山;论国际劳动标准与我国《劳动法》的修改[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孙瑞玺,温树斌;劳动争议案件几个疑难问题辨析[J];河北法学;2002年06期

5 钟广池;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联系之探讨——兼论劳动法统一调整模式[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3期

6 曹艳春;入世与我国劳资关系协调的探讨[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周高仪,吕雅琴,欧阳渊,孟文静;关于高校人事管理契约化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5年01期

8 曹艳春,包建新;加入世贸组织与我国劳资关系协调的探讨[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张爱民;保护平等就业 促进社会和谐[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漆婷;;雇佣关系是特定的劳动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鑫;东北地区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学江;中国农民就业保障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爱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订立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2 张怡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3 洪秀丽;劳动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莉;中国养老保险基金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陈伟;公司劳动纠纷的法经济学分析——从公司“社会责任”的角度考察[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叶信鸿;论我国临时性岗位用工法律制度的重构[D];湘潭大学;2004年

7 王孟妮;劳动派遣制度的法律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8 丁宁;中国集体谈判法制建构[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梁s,

本文编号:11554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554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7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