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程序研究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程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劳动争议案件 诉讼调解 劳动争议诉讼 双方当事人 调解协议 法官 劳动者 人民法院 劳动关系
【摘要】:正根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则,调解一般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从审判实践来看,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率普遍偏低。然而,笔者认为,劳动争议诉讼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劳动争议诉讼中应当先行调解,这样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诉权以及劳动争议的解决。
【作者单位】: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规则,调解一般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从审判实践来看,我国劳动争议案件的调解率普遍偏低。然而,笔者认为,劳动争议诉讼的特殊属性决定了劳动争议诉讼中应当先行调解,这样更有利于保障劳动者的诉权以及劳动争议的解决。一、劳动争议诉讼调解与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崔利平;;劳动争议案件诉讼调解工作的完善与发展[J];法治论坛;2007年02期
2 刘诚;;国外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3 于占华;关于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与西班牙的劳资诉讼[J];政法论坛;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小翔;周晓品;;员工竞业禁止纠纷及其防范和解决[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2 范跃如;;劳动争议诉讼审判机构研究[J];法学家;2007年02期
3 马洪锁;牛玉洲;;《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实践中的优点与不足[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1期
4 李恒;;论劳动法庭的设置及其具体构造[J];法制与社会;2010年07期
5 周麟畅;;浅析劳动纠纷案件中的法律援助[J];法制与社会;2010年08期
6 王辉;;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价值评析及制度重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冬梅;;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制度的突破及其局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刘源;;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朱晓艳;;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蔡禾;;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J];开放时代;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明祥;从挪威调解官制度看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雷春美;关于民法与劳动关系的几点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华迎放;日本的劳动关系调整[J];中国劳动;2002年03期
4 陈玉萍;国外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J];中国劳动;2005年02期
5 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姆被欠薪属于劳动争议吗?[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6期
2 刘源;;我国劳动争议诉讼法律制度的完善[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张涛;;破解劳动争议案件困局[J];北京观察;2011年08期
4 林静寂;;劳动争议案件现行收费规定之利弊[J];人民司法;2011年05期
5 杨云飞;;浅淡煤炭企业如何控制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6 ;劳动争议可否直接起诉[J];江门文艺;2011年15期
7 郭隆;;六方联动 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J];北京观察;2011年08期
8 刘源;;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张乐;;论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陆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劳资关系的构建——访经济学家胡乐明[J];海派经济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振涛;仲深;王春宇;;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地区比较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于伟;;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相关问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林显清;龚和艳;;我省乡镇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6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梁智;;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以及办理该类案件的相应法律依据[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周宗良;;诉讼调解在审判权运行中的角色定位——兼“以案论理”析三对核心关系的处理[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胜题;范[菁;刘春泉;;劳动争议案件可以反诉吗?[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滕军;;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涛;去年一审劳动争议案件调撤率达53.2%[N];深圳特区报;2009年
2 张军华;南通法院着力构建和谐劳资关系[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记者 袁定波 丁国锋;劳动争议案件将大量增加[N];法制日报;2009年
4 记者 施莺 通讯员 施小镭 葛重兵;为职工“撑腰” 助企业“突围”[N];南通日报;2009年
5 苏州市虎丘区人民法院 张留兵;劳动争议案件凸现新特点[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记者 王思思 通讯员 戴世强;做好劳动争议案件审理[N];天津政法报;2010年
7 刘顿;期待劳动争议举证倒置早日入法[N];珠海特区报;2006年
8 广东省东莞市第二人民法院院长 陈葵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主任 徐昕;劳动争议案件频发,法律如何应对[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丁向东;区法院四项措施促劳动关系和谐[N];自贡日报;2009年
10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坚持平等保护 坚守利益平衡[N];人民法院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刘友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3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林蔚;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s,
本文编号:11852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85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