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伤事故的社会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
本文关键词:论工伤事故的社会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
更多相关文章: 工伤事故 救济模式 工伤保险制度 适用关系 人身损害赔偿案件 民事损害赔偿 用人单位 论工 受害人 最高人民法院
【摘要】:正 2003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其第12条对工伤事故的社会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作了规定。作者不揣浅陋,试对此问题作出探讨,以求教于大家。 一、世界各国处理工伤事故的社会保险待遇与民事侵权损害赔偿关系的模式 工伤事故,是指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用人单位的职工,在执行工作职责中因工负伤、致残、致死的事故。对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D923
【正文快照】: 03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人身损害赔偿解释》),其第12条对工伤事故的社会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的适用关系作了规定。作者不揣浅陋,试对此问题作出探讨,以求教于大家。一、世界各国处理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小红;论私法的强行性规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2 黄茜,徐伟学;论让与担保的设定[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崔国璋;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应当着重抓好重点条款的落实[J];安全;2003年03期
4 张谷;;被告代理词[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5 李恒;;论物权法中的无权处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萧也红;论平等原则的地位、面临的问题及补救[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Z1期
7 李永军;论破产程序中的取回权[J];比较法研究;1995年02期
8 许章润;多向度的现代汉语文明法律智慧——台湾的法学研究对于祖国大陆同行的影响[J];比较法研究;2003年06期
9 郑春贤;;产品责任法的国际比较及我国相关立法的完善[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张雪梅;;试论遗产酌分请求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7年S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冰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之我见[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勇;王霞;;环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3 孙德生;;试论专利侵权损害赔偿构成要件中的因果关系[A];专利法研究(1999)[C];1999年
4 李娟;李婷婷;;产品召回制度的经济法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明远;证券投资损害诉讼救济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申卫星;期待权理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龚赛红;医疗损害赔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7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蒋尧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晓;论食品安全监管中信息披露制度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孙兵;中英合同解除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金鑫;船舶企业造船合同风险防范法律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方可艺;信息产品民事责任[D];湘潭大学;2010年
6 马永婷;论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完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柳琳;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何燕妮;产品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马明潭;国际产品侵权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吕超;食物中毒事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祝颐;;防范工伤比增加赔偿更重要[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9期
2 李文东;;农民工工伤事故救济途径构想[J];人民论坛;2011年23期
3 ;政策问答[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4 薛宽文;;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5 田庚;;工伤保险赔偿与第三人侵权损害赔偿竞合情形的裁判进路论部分兼得模式的选择[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王雪丽;闫志刚;;建立实习工伤保险制度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7 冯建波;;为农民工撑起社会保障一片天[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7期
8 冯建波;;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进程与改革建议——基于宁波市的实证考察[J];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03期
9 周爱红;;怎样避免工伤维权走弯路[J];家庭科技;2011年06期
10 刘伦发;李浩;;如何规避工伤保险基金赤字风险[J];四川劳动保障;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良钢;;论劳动者因工伤事故导致人身损害的司法救济途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刘功智;刘铁民;欧阳梅;牛和平;;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发展战略目标设想[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杨晋川;刘庆民;;谈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沈长仁;;深化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考[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5 吕学静;张波;;北京市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重在落实——难点在于外来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6 李方;张明丽;;武汉市中小企业工伤保险问题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7 李毅;;分析老工业城市企业职工工伤的分布探讨工伤发生频率以及对基金影响的预警模式[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万成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及启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9 孙继先;邢志刚;樊章新;;工伤事故规律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3)[C];2003年
10 于宝妹;蔡静;王立谦;宋秉文;;建立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探讨[A];2008年科技学术研讨年提速安全与和谐铁路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恬邋通讯员 王彤 黄爱君;深圳工伤参保人数全国居首[N];深圳商报;2007年
2 珠江三角洲工伤研究项目小组 执笔:谢泽宪(广东商学院社会学系)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邓伟志 山东/李启咏;工伤事故六问[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记者 徐恬邋实习生 冯骏;我市工伤事故下降明显[N];深圳商报;2007年
4 记者 高铸成 通讯员 李泓;企业工伤事故多则多缴少则少缴[N];工人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桦楠;将预防工伤事故放在第一位[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8年
6 记者 徐恬邋通讯员 王彤;工伤事故多企业多缴保险费[N];深圳商报;2007年
7 高立克;工伤保险待遇与民事损害赔偿适用关系解析[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常宝;部门联动 突出预防[N];江苏法制报;2006年
9 魏晓萍;浅谈企业职工劳动工伤事故 未保险原因及危害[N];现代物流报;2007年
10 汪迎庆 叶竞;构建和谐社会的链环[N];安庆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磊;中国职业安全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周小燕;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危险源辨识和绩效测量规范运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韩俊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毛光烈;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7 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8 李平;中国转型时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榕;煤矿工伤风险评价及保险费率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10 骆勇;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的城乡社保一体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学鹏;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2 杨洁;工伤事故受害人的侵权救济[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张雪梅;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4 王小明;船员人身伤亡工伤保险赔偿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苏延年;论工伤赔偿与民事侵权人身赔偿的竞合[D];苏州大学;2008年
6 王贞友;论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责任的竞合[D];辽宁大学;2009年
7 陶小兰;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张晓鹏;广州市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9 吴丽霞;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法律适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田红梅;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90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190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