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的特殊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的特殊性研究
【摘要】:劳动合同的特殊性是相对古典契约法中契约而言的。一方面,劳动合同否定了古典契约理论中契约自由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意思表示在劳动合同中的作用弱化,而古典契约理论中意思表示真实是合同效力的依据。建立在契约自由基础上的《合同法》无法含括劳动合同。当古典契约法理论中,主观意思理论受到诸如劳动合同等特殊合同冲击,而逐渐衰落的时候,有学者用客观理论,引入社会学中的关系契约理论来重新阐释现代契约现象。这对解释劳动合同的特殊性提供了新的视野。劳动合同作为附合性合同,交换和过程是其特殊所在。劳动合同立法时应考虑劳动合同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现状进行科学的立法设计。
【作者单位】:
【分类号】:D922.52;D923.6
【正文快照】: 1994年的《劳动法》将劳动合同规定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并要求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主要劳动条件条款,劳动合同的作用因此显得非常重要。尽管,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承认劳动合同特殊,即不同于一般民事合同,但是,特殊之处究竟有哪些,并非十分清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原,郭德俊;组织中的心理契约[J];心理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 徐志红;郝守则;;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法律适用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李腾宇;论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岳红强;;论侵仅行为法的公平责任原则[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张莉丽;辨析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6 咸冬英;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J];北方环境;2002年04期
7 张影;第三人原因违约及其责任承担[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8 杨玉熹;论物权法定主义[J];比较法研究;2002年01期
9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10 申卫星;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莉;;我埋单你受益——从银行房贷合同看“霸王条款”[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张湘兰;向明华;;司法拍卖船舶的瑕疵担保问题[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刘凤芹;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组织[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 任庆恩;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9 李声炜;契约自由研究——一种制度经济学的解释[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衡生;论民法请求权基础之选择[D];湘潭大学;2006年
2 龙新华;小额电子资金划拨中的消费者保护——英美法的借鉴与中国相关法制的完善[D];暨南大学;2000年
3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申建平;物权变动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吴晓明;行政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陈智俐;权利质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7 傅立英;论票据无因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郭洪涛;汽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9 杨鹏慧;论合同法的形式理性[D];厦门大学;2001年
10 孙录见;国际商事代理法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玉莲;;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2 吕华;;《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差异对比——贯彻《劳动合同法》,促进企业和谐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3 闫磊;;《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4 洪芳;;劳动合同、劳动用工之于劳动关系建立的意义[J];社科纵横;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程延园;;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合同法律问题[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3 姚彬;黄良军;;完善劳动合同立法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娇萍;我国劳动合同立法已经启动[N];工人日报;2005年
2 潘庆瑜;劳动权呼唤劳动合同立法[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3 王建平;浅论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公平原则[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4 郑爱青;增加国家干预 限制合同自由原则的应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5 本报评论员 郭振清;劳动合同立法备受关注的积极意义[N];工人日报;2006年
6 李季先;劳动合同立法 仅有理想还不够[N];证券时报;2006年
7 记者 陆占奇;劳动合同立法应恰当反映动态劳动关系现实[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8 郑爱青;法国的劳动合同期限及对我国劳动合同立法的启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陆占奇;劳动合同立法焦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10 记者 王娇萍 赵福中;劳动合同立法“提速”呼声高[N];工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瑛;论劳动合同立法中的区别对待[D];山东大学;2012年
2 王珏;从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看事实劳动关系[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3 杨晶;劳动合同附合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楼凌宇;论情势变更原则在劳动合同领域的运用[D];复旦大学;2008年
5 巩春秋;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田亚强;我国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7 周子洪;两岸四地劳动合同形式和内容的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肖晓娟;外资并购中目标企业职工就业权保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汪华;劳动合同服务期条款的法律探析[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周树和;我国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2343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34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