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弱势阶层的社会法保护
本文关键词:转型时期我国农民弱势阶层的社会法保护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转型时期,农民问题始终是关键性问题。由于相关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及国家政策的不适当,造成了对农民利益的侵害。如何维护农民阶层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探究我国农民弱势阶层合法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方法,则是需要从社会法的角度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法学院
【基金】:2005年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学研究项目《边远贫困地区农村法制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05C153。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社会法的涵义社会法作为现代法学中一个重要概念,法国和德国的学者在20世纪初就已率先开始使用。在英美法系中,英国使用的是“社会安全法”(Social Security Law或The Lawof Social Security)的概念,美国使用的是“社会福利法”(WelfareLaw)的概念。在大陆法系的德国,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光中;完善土地征用制度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基础[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应松年;王静;;我国土地征收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方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广东省高要市河台镇四联村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05期
3 于维琴;;论农民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J];劳动保障世界;2009年05期
4 马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J];理论建设;2007年03期
5 马强;;妥善解决城乡统筹发展中失地农民问题的若干思考[J];南方论刊;2006年08期
6 吴文平;;社会法视域中我国农民弱势阶层的权益保障[J];求索;200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韵声;征用补偿制度比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唐琼;论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保障[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铁军;农村土地征用博弈过程及结果的社会学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3 刘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余志波;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5 陈宏宇;中国地方政府土地行为失范及对策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6 钱聪;中国农民失地救济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霞;张熙;杨少英;;论消费者弱势地位的法律平衡[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2 段佩佩;;劳动者休息权能否放弃[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3 赵丛肖;;如何对弱势群体实时保护[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0年05期
4 李筱永;;卫生法学的概念及基本范畴辨析[J];医学与社会;2011年08期
5 李海霞;;农民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解析[J];人民论坛;2011年24期
6 刘洪彬;于桂娥;;农民阶层分化及各阶层市民化困境研究——基于土地资源视角[J];农村经济;2011年06期
7 冯杨;;环境法属性辨析——兼论环境权权利体系配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8 季年芳;季金华;;权利倾斜性配置及其限度——以解雇保护制度为例的初步分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冯祥武;;男职工生育保险待遇问题的探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施廷博;;我国创业板市场做市商监管制度的法律思考[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台自全;;农村市场建设不可忽视农民的弱势地位问题[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徐勤;裴晓梅;伍小兰;王莉莉;;社会转型期老年妇女的弱势地位[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骆忠学;;老年人的弱势地位应予高度关注[A];全国首次省级老年学学会工作座谈会论文集[C];2006年
4 叶四临;;转型期老年人在家庭与社会中的弱势地位[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陈永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A];2007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陕西论文集[C];2007年
6 赵力华;;论当前加强档案立法的对策[A];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杜群;;生态保护及其利益补偿的法理判断——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法理解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8 范佐来;;扶助弱势群体 构建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马柏华;;我国法医鉴定体制的新发展[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柳丹枫;;关于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构筑知识援助平台的研究[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中心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凌;历史短暂 社会法突出保障弱者权利[N];检察日报;2003年
2 刘诚;国际金融危机与社会法弱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郭强;计价漏洞凸显消费者弱势地位[N];临汾日报;2010年
4 实习记者周婧;社会法研究进入兴旺时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 包朝阳;路桥53名“社会法官”助断案[N];台州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吴园园;新规难改汽车经销商弱势地位?[N];贵州民族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宋伟;社会法 关注弱势保障民生[N];人民日报;2011年
8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马金芳;社会民生、社会发展与社会法[N];光明日报;2008年
9 李援 口述 刘炜 居杰 整理;李援:社会法立法要关注权益保障[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0年
10 刘瑞复;社会法的新探索[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少华;从对峙走向和谐:循环型社会法的形成[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宋艳;进城农民工弱势地位改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朱翠微;医患法律关系属性论[D];吉林大学;2009年
4 毛德龙;经济法的转型与转型经济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5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真;公共信托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章礼强;民法本位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刘灵芝;中国公民养老权论[D];吉林大学;2007年
9 张雨明;中国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与需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扈春海;社会法的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董洪涛;论大规模侵权纠纷的社会法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甘强;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莫胜男;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姜帆;社会法的源与流[D];吉林大学;2007年
6 翟新美;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农民工弱势地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廖娟;“黑哨”问题的社会法探析[D];兰州大学;2006年
8 陈炜;环境侵权公共赔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于晓燕;中外消费者保护若干法律问题的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王冰;社会法若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237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3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