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7-12-04 15:32

  本文关键词: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的重构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 诉讼仲裁关系 重构


【摘要】:我国法律规定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主要有三种:企业内部调节机制、第三方仲裁机制和司法诉讼机制。而后两种方式则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法律途径,其裁决或判决均具有强制效力,且二者之间关系密切。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模式自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在对单一机构处理模式和仲裁、诉讼并存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后,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重新的定位。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关于如何改造现行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模式的问题,存在多种观点。在比较和评析各种观点的基础之上,作者试图就如何科学合理地改革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的关系模式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意见。一、关于我国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改革的多种观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霖,苏海刚;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J];中国劳动;2000年08期

2 汪君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J];中国劳动;2001年11期

3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4 陈金红;应建立“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5 王全兴 ,侯玲玲;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模式的选择[J];中国劳动;2002年08期

6 李勇;关于调整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J];中国劳动;2003年01期

7 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刍议[J];唯实;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源;;我国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燕艳;;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王全兴;黄昆;;劳动合同法律适用的若干规则[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4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性质辨析——兼评我国企业劳动规章法律制度[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5 姚乐;;浅析劳动仲裁制度的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12年08期

6 王天玉;;就业权:理论、制度与类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侯殿收;;理性分析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利与弊[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张菁菁;;浅谈劳动争议[J];才智;2009年08期

9 刘松珍;;论劳动合同变更[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傅琳琳;袁洁;凌金玉;张春兰;;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利弊分析调查报告——基于南京市部分见习基地管理人员、见习生的访谈结果[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业宏;肖蓓;;外资并购中国企职工劳动就业权保障法律制度的完善[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吕金朝;;论未续签合同劳动关系的性质及法律责任[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张秀敏;;《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对策[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马福军;劳动权的税法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5 刘松珍;调职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合作型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国华;员工参与公司治理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高杰;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张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鲍云松;竞业禁止制度的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翟旭丹;演员自雇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静薇;我国劳动规章制定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凌湛;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钟平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庞红新;论中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权益的法律保障[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阮秀;由个案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律师世界;2001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飞;陕耀;张慧敏;;关于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若干思考[J];法制与经济;2006年08期

2 朱晓艳;;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和重构[J];法制与社会;2008年14期

3 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刍议[J];唯实;2002年11期

4 冯虹;蔡阳阳;;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5 ;劳动部确定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试点地区[J];劳动内参;1996年09期

6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7 王新兵;关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构想[J];律师世界;2001年04期

8 ;劳动争议处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J];劳动理论与实践;1995年12期

9 齐秋;;劳动仲裁机构向实体化迈进[J];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12期

10 高霖,苏海刚;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J];特区与港澳经济;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雄麟;;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建议[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姚秀利;钱慧;王红扬;;关中城市群地区区域空间分异与重构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何朝银;;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活伦理重构探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胜伟;许开华;;加入WTO与我国外商投资法的重构[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5 宫晨琛;余其俊;韦江雄;李建新;钟根;郭辉;;电炉还原渣对转炉钢渣的重构机理[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仪淑丽;;网络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重构[A];“职业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研讨会暨第十三次职业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吴昊;曾国卿;;一种基于Haar小波的图像处理技术[A];2006“数学技术应用科学”[C];2006年

8 李雷;;现代制造业数字化制造车间框架研究[A];第三届十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童仲尧;洪伟荣;吴荣仁;;近场声全息技术及其工程应用[A];2008年全国振动工程及应用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设备故障诊断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林川;潘文明;梁栋;孙瑞丽;;一种基于邻接矩阵的算法在配电网重构中应用[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高柱 通讯员 段小川;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亟待改革[N];工人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朱定;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亟待修改完善[N];湖南日报;2006年

3 徐庆余;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N];江苏经济报;2006年

4 王全兴 王文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和立法原则[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陆占奇;程序短长争论成为立法焦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6 郑东亮 王文珍;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对策建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7 实习记者 白永亮;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将发生重大变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8 雷远龙;浅谈《劳动争议处理法》的立法构想[N];工人日报;2006年

9 郑东亮 王文珍;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六大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王娇萍;改革,还是改良?[N];工人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珠;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制度的重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2 王大英;中药对心肌梗死后大鼠血管新生和心室重构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3 付小平;重构资本结构[D];复旦大学;2005年

4 马卫平;体育与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6 李金宝;德育生态论——当代德育生态危机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9年

7 严墨;碎片化到重构[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8 惠立新;第三配置与中国企业信用重构[D];武汉大学;2006年

9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类淑志;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变迁与重构[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裕贤;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6年

2 蔡阳阳;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重构初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3 司婉婷;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重构[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石晓磊;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5 王蓓;论高校董事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谭汪洋;试论网络传媒对公共领域的重构[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曾常硕;基于P2P自组织的即时通讯系统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8年

8 吴德朝;论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之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伍荣强;公司资本制度: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吕珂;民事再审程序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51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51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a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