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歧视救济路径探析
本文关键词:就业歧视救济路径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就业歧视 救济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行政救济
【摘要】:就业歧视问题在中国现阶段的劳动者市场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歧视形式可谓五花八门,相当比例的劳动者遭受过就业歧视,但寻求救济者则甚微。对就业歧视救济路径的反思揭示出,看似多元的现行救济体制,对于劳动者来说是一种成本高昂但收效甚微的奢侈的"义气之争",令绝大多数受歧视者望而却步。因此,建构以行政救济为主导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救济制度格局是完善平等就业制度,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系;
【基金】:作者主持的中国劳动关系学院2011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青年学术创新项目“平等就业权问题研究”(项目号:11ZY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缘起就业歧视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就业岗位相对稀缺的国度里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一种现象,在就业领域中存在着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地域歧视、学历歧视、身体条件歧视等形式的歧视行为。而诸多歧视现象无疑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打击,人为剥夺有能力工作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寒;;澳大利亚反对就业歧视法律与实践[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2 曲华锋;;荷兰的劳动监察(上)[J];现代职业安全;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辉;;论行政补偿基本原则的重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李英子;张超;;建筑节能法律体系的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卢大林;略论兵团基层单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兵团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4 张瞳;刘鑫;田鹏;;公安派出所消防行政执法地位的探讨[J];才智;2010年25期
5 周秀娟;;论我国行政主体类型理论的重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韩艺;;城管执法简易程序的缺失、约束及其补救[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肖磊,杨佳红;加入WTO对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伟奇;行政强制概念的辨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郭殊;;从行政异化看行政法的功能——兼论行政法的理论基础[J];研究生法学;2002年04期
10 李晓峰;;行政不作为法律救济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利;;行政合同中信赖保护原则与行政优益权的制衡[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启福;张建平;;行政滥用职权司法审查的检讨与重构——以法官的规避倾向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杨波;;关于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王士如;;不动产征收补偿比较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5 沈开举;王红建;;中国大陆行政补偿法治及研究之发展[A];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闫尔宝;;行政不作为重述——界定与审查[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莘;王轩;;论服务政府中的服务行政[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8 郭庆珠;;政府信息公开中第三人权利救济的制度进路思考——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一案为引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刘洪涛;张冰;朱彦军;;现代行政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及实现路径[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熊菁华;论行政不作为的救济[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伟东;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强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章志远;行政行为效力论[D];苏州大学;2002年
5 吴华;行政诉讼类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解志勇;论行政诉讼审查标准[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7 司坡森;论国家补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闫尔宝;行政法诚实信用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王勇;政府信息公开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李琦;行政行为效力新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佳莹;建立服务型政府背景下行政执法制度的相关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卢淑珍;论行政调查的法律救济[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娟;论我国行政决定说明理由制度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曹倩;论行政强制中相对人权利的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俞烨;功能主义视角下行政裁量基准的效力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丽梅;我国行政复议和解制度的具体设计[D];湘潭大学;2010年
8 姜维健;论交通事故认定的可诉性[D];苏州大学;2010年
9 吴进华;行政正当视野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路宁;论我国公务员惩戒制度及在政府建设过程中的功能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荣;;诉讼欺诈侵财行为的定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2 李琳;;未成年人民事审判中的监护补位——论未成年人司法监护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3 宝音;徐璇;;我国民事诉讼中判决理由的公开[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7期
4 朱孝彦;;民事诉讼证明责任与证明标准关系新探[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赵亚飞;邓辉辉;;民事诉讼辩论原则初探[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6 潘雪城;;完善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相关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7 关苏晴;;关于民事诉讼送达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8 宋晓晨;;疾病就业歧视的法律问题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9 何春丽;;民事诉讼法官自由裁量权量化可行性初探[J];才智;2011年18期
10 张姝;;论就业歧视的狭义界定——我国就业歧视法律规制的起点[J];当代法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张应山;刘碧洲;;民事诉讼中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与民事诉讼分离两裁终决是最佳选择[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郜尔彬;;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举证责任之比较[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5 朱长贵;魏振涛;;消除就业歧视 促进就业平等[A];探索·创新·发展——聊城市“加快建设强市名城 我们怎么办”解放思想大讨论理论研讨文集[C];2007年
6 何海波;;行政行为对民事审判的拘束力[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金国坤;;从监督到救济:行政法功能的转换——兼论以人权保障为核心重构行政救济机制[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吕树军;;关于民事诉讼中证人拒不作证法律责任的几点思考[A];在审判工作中如何确保司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9 毛永红;;公益诉讼制度构想[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刘萍;;浅谈海事行政行为与民事诉讼[A];2006年度海事管理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静海;就业歧视,你遇到了吗?[N];河北日报;2002年
2 王彦钊;就业歧视增多 法律应该说“不”[N];检察日报;2003年
3 本报实习生 张磊 吴扬莉;消除就业歧视需要各方一起努力[N];经济日报;2005年
4 陈光岳;就业歧视:法律反对为何无效[N];经理日报;2003年
5 刘以宾;辨析 “就业歧视”[N];经理日报;2005年
6 祝振强;就业歧视几时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国香;反对就业歧视 建立和谐社会[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舒迪;就业歧视:一道无形的门槛[N];人民政协报;2005年
9 何颖;就业歧视知多少[N];四川科技报;2003年
10 李旭红;反思招聘中的就业歧视[N];市场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滕腾;我国就业歧视抑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郑素一;民初民事诉讼的现代转型[D];吉林大学;2010年
3 江涛;民事诉讼效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印仕柏;民事诉讼中检察权配置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都本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小林;民事诉讼公开法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7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8 潘度文;我国民事诉讼中检察机关角色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伟丽;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娜;我国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歧视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禹达平;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何蓉;农民工就业待遇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佳章;论民事诉讼中的行政争议问题处理[D];吉林大学;2010年
6 曹晓蕾;论大学生就业的法律保障[D];东北大学;2008年
7 吴展才;论我国民事诉讼当庭宣判[D];广东商学院;2011年
8 贾红营;我国民事诉讼证人制度存在问题及完善对策[D];四川大学;2004年
9 廖荣兴;论民事诉讼中的推定[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孙德军;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理性构建[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264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64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