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方违法行为确认之诉:工会维权的重要工具——基于案由、诉种特殊性及其功能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资方违法行为确认之诉:工会维权的重要工具——基于案由、诉种特殊性及其功能的分析
【摘要】:最高法院公布的劳动争议案由的类、种和亚种相对简单,无法容纳实践中大量具有可诉性、可类型化的劳动争议。资方违法行为确认之诉,在案由、诉因和诉种层面具有特殊性和独立性,应成为法定案由体系中的新案由、劳动司法实践中的新诉种。此类确认之诉可单独提起,也可与给付之诉、形成之诉合并提起。该新案由、诉种使相关纠纷得以程序化、机制化、法治化地处理,对于警示、对抗、约束资方违法侵权和遏制权利争议,具有显著功能;对于维权乏术、绩效欠佳、公信力不足的地方工会,具有特别的工具价值。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劳动关系多元转型的法治化调整机制研究”(14BFX181) 中国人权研究会《中国劳动者社会保障权利存在的问题和改善建议》(资政课题)的资助
【分类号】:D922.5;D920.5
【正文快照】: 我国的劳工政策与立法体系尚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市场社会的逻辑、规律,一方面导致劳动者处于制度性弱势、集体劳动争议难以公平解决,另一方面导致工会难以发挥应有作用,而陷入了维权乏术、手段乏力、绩效乏善、公信力严重不足的困局。但应看到,有些问题归因于制度,也有些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文燕;诉与诉的标的若干问题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燕;;论诉讼标的在民事诉讼中地位及其适用[J];华章;2009年04期
2 马小花;我国民事诉权理论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由“郑传本名誉侵权案”引出的法律思考[J];汉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华;行政诉讼类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耀;诉讼请求组合形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洋,邢路阳;消极确认之诉论要[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王毅;;民事确认之诉的形态分析[J];内江科技;2007年10期
3 王毅;林玲;;民事确认之诉的立法刍议[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1期
4 邓宏光;唐文;;论知识产权不侵权确认之诉[J];法律适用;2006年Z1期
5 邬砚;;确认之诉中诉的利益的内涵[J];人民司法;2014年12期
6 李宗录;;论确认之诉的独立性[J];民事程序法研究;2010年00期
7 洪军;;受害者纠缠不休,,我该如何是好[J];老同志之友;2008年05期
8 张萌;;浅析确认之诉中主体能否扩大化[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税务机关就破产企业欠缴税款产生的滞纳金提起的债权确认之诉应否受理问题的批复[J];司法业务文选;2012年30期
10 赵红敏;;析消极确认之诉中的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J];人民司法;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魏乐陶;;确认之诉案件受理费收取的实践审视及合理化重构[A];全国法院第25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公正司法与行政法实施问题研究(上册)[C];2013年
2 邓宏光;;构建我国专利权不侵权确认之诉制度——以美国确认之诉为借鉴对象[A];专利法研究(2005)[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鹏飞 李二虎;无争议的确认之诉及其价值[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王瑞玲;知识产权不侵权确认之诉的起诉条件[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3 湖南省桂阳县人民法院 肖知平;确认之诉能否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N];建筑时报;2014年
4 代贞奎;侵权人提起赔偿确认之诉的处理[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山西省孝义市人民法院 马云跃;否定原告诉讼请求的确认之诉的判决[N];人民法院报;2009年
6 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 杨玲;劳动者死亡后的劳动关系确认之诉裁判思路[N];人民法院报;2013年
7 吴长军;公司决议无效确认之诉相关法律问题评析[N];国际商报;2010年
8 河南省新野县人民法院 魏少永 孙玲;义务人状告权利人法院应否受理[N];人民法院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伍安富;论确认之诉[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王丽云;试论确认之诉[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夏永全;确认之诉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黄朋;美国专利确认之诉诉讼要件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奚莹;日本民事诉讼中的消极确认之诉[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瑶瑶;确认利益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2863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86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