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从英国ACAS的发展看劳动争议咨询与调解的互动

发布时间:2017-12-15 01:25

  本文关键词:从英国ACAS的发展看劳动争议咨询与调解的互动


  更多相关文章: 英国ACAS 劳动争议 调解 咨询


【摘要】:本文在介绍英国劳动咨询、调解和仲裁服务局工作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劳动咨询的作用,并对我国的劳动争议咨询和调解机制进行了反思。
【作者单位】: 英国华威大学;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在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12月29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中,特别提出了处理劳动争议应着重“调解”的原则,但似乎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仍有大量的案件涌入到仲裁和诉讼领域。与之相对,国外的非诉讼争议解决机制却能高效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诚;;国外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蒋月;;我国人民法院应当设立劳动法庭[J];河北法学;2007年11期

3 吕文柱;;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若干问题探究[J];山东审判;2010年02期

4 董保华;;劳动法律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J];现代人才;2009年02期

5 赵信会;;论我国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J];行政与法;2009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宁小凤;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行为的法律规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顺;徐慧;;创新劳动争议调解机制 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5期

2 黄辉;;设立环境保护专门审判组织的理论思考[J];东南学术;2010年05期

3 范跃如;;劳动争议诉讼调解程序研究[J];法律适用;2009年06期

4 林嘉;邓娟;;社会法的研究视域和进展: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建设[J];法学家;2008年01期

5 崔玉隆;;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改进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0年10期

6 陈雁;;和谐社会下劳动争议处理模式——兼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7 蔡禾;;从“底线型”利益到“增长型”利益——农民工利益诉求的转变与劳资关系秩序[J];开放时代;2010年09期

8 高艳;;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的思考[J];理论月刊;2008年01期

9 张乐;;论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尹明生;;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的现时思考[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亚娜;劳动争议诉前调解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曼娜;我国劳动争议“一裁终局”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沈少蔚;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冯盘江;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孟向明;论仲裁与诉讼衔接的法律制度构建[D];郑州大学;2007年

6 曹亚峰;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之重构[D];苏州大学;2007年

7 向中发;论劳动合同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及完善[D];湘潭大学;2008年

8 李思;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评析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汤怀明;行政权力规制与劳动关系自由化的互补与双赢[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赵雅丽;劳动争议非讼解决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峰;;“一裁终局”的制度内涵与实践障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2 程浩;;警惕规避责任新伎俩——借调[J];中国劳动保障;2007年11期

3 常凯;;关于《劳动合同法》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4 李明祥;从挪威调解官制度看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张荣芳;美国劳资争议处理制度及其借鉴[J];法学评论;2004年01期

6 王全兴;;劳动合同立法争论中需要澄清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2006年09期

7 赵红;;浅析“一裁终局”制度之不足[J];法制与社会;2008年20期

8 黎建飞;;《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与社会影响[J];发展;2008年01期

9 王金增;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雇佣合同辩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刘诚;;国外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记者  安克明;[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姆被欠薪属于劳动争议吗?[J];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06期

2 崔欣;;四大“法宝”构筑顺义劳动关系和谐防线[J];工会博览;2011年07期

3 张涛;;破解劳动争议案件困局[J];北京观察;2011年08期

4 林静寂;;劳动争议案件现行收费规定之利弊[J];人民司法;2011年05期

5 吴哲燕;吴琳;;慈溪市着力构建四级一协会劳动争议调解模式[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6 杨云飞;;浅淡煤炭企业如何控制和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07期

7 ;劳动争议可否直接起诉[J];江门文艺;2011年15期

8 鄂道洪;;苏州平江区社区调解案例精选(三)[J];社区;2011年12期

9 郭隆;;六方联动 把劳动争议化解在基层[J];北京观察;2011年08期

10 许晋;;浅议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振涛;仲深;王春宇;;基于层次聚类分析的我国劳动争议案件地区比较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2 孙智俊;;劳动争议案件中的几个疑难问题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于伟;;关于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相关问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顾金林;;简言社区劳动争议调解是构建和谐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征文选[C];2008年

5 刘浩;;试论商事仲裁调解中心的运作[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陆敬波;;律师在劳动仲裁和劳动诉讼中的作用亟待增强[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林显清;龚和艳;;我省乡镇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8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梁智;;劳动争议案件的分类以及办理该类案件的相应法律依据[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刘胜题;范[菁;刘春泉;;劳动争议案件可以反诉吗?[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建平 通讯员 宋丹青;我省法院工会联手规范企业用工[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2 吴桂红 林红 郁芬;劳动争议特邀调解员走进法庭[N];新华日报;2006年

3 李芳 王井堪;河北省:法院工会联手劳动争议案件“诉调对接”[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4 龚明辉 金碧云;滨湖法院特邀调解员化解劳动争议案[N];新华日报;2006年

5 黄靓;南长工会调解员上岗[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记者 盖雷平;江苏工会特邀调解员将上岗[N];工人日报;2005年

7 杨梅娟;特邀调解员制度收效显著[N];连云港日报;2007年

8 张宝玲 惠蕾蕾;一天调解结案60件[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刘义 黄明;抓源头 保质量 强宣传[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10 通讯员  周晓娟 记者  杨济泽;首批特邀调解员上岗[N];连云港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钢;国际商事调解技巧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2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4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李德恩;民事调解中的当事人自治原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友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7 陆春萍;合作模式下社区人民调解组织的社会化运作[D];上海大学;2008年

8 王生长;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9 辛国清;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思;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评析及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顾虞丹;工会在劳动争议中的纠纷解决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5 黄云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林蔚;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及重构[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s

本文编号:12901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901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8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