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
【摘要】:当前,中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问题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全球"强资本、弱劳工"的整体性劳资格局,加剧了中国劳动者的弱势地位;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强资本消解了主权国家对资本的中立性及国家对资本的有效约束能力,构成了对国家的主体性侵害。由此决定了我国原有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立法初衷无法实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出台,标志着国家为应对全球化挑战而在劳动争议领域实现了调整策略的的自我转变———由国家主导劳动争议解决的"统治型"(government)向引导多元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治理型"(governance)转变。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制度创新,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构建、发展与完善,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法律技术问题,更是对新的社会需要的回应与满足。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以主动的姿态启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WTO、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但值得注意的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经纬;经济全球化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之检讨与重构[J];中国劳动;2003年03期
2 董保华;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裁审关系”[J];中国劳动;2004年03期
3 周开畅;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研究综述[J];中国劳动;2004年03期
4 郁建兴;;治理与国家建构的张力[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1期
5 郑爱青;;关于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年06期
6 王诚;中国能否跨越"对抗性工会"阶段?[J];中国企业家;2005年07期
7 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郁建兴;何子英;;从资本、阶级到策略、治理——杰索普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新发展[J];哲学研究;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富良,刘书英;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河南省Z县村支书、村主任现状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冯露;吴亚楠;;略论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4 王萃萃;刘宏杰;;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建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5 刘箴;论新时期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公众政治参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金家厚,吴新叶;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李晓光,孙瑞;关于建立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郭志远;;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郭志远;;“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燕艳;;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凤林;;简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特殊性[A];“传承人文奥运精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于博;;略论欧盟基本原则及对中国地方自治的启示[A];“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杨宏山;;府际关系的多中心合作趋势[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5 苗月霞;;治理理论与中国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A];政治改革与政府转型[C];2003年
6 张凤奎;张志宇;;打造责任政府——通向和谐社会之路[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7 陈会广;吴沅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与诉讼比较研究——基于金坛的案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沙麦;吕蓉蓉;;海峡两岸慈善组织中的女性参与[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崔金星;;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环境纠纷行政处理问题探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西平;;激活陪审选择权的的进路:规制与救济——以申请陪审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郭俊梅;城市社区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成丽诗;论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立立;对我国环境纠纷非讼解决模式的思考[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陈建伟;公私合作制在我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坤刚;关于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两个问题的探讨[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徐勇;;“回归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建构[J];东南学术;2006年04期
3 张志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冲突及协调[J];法律适用;1999年06期
4 李明祥;从挪威调解官制度看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李德齐;劳动争议处理与制度选择[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王彭;试论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重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7 何志新,河流;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及先裁后审制度质疑──《劳动法》第82条、77条、79条评述[J];河北法学;1999年05期
8 罗燕,陈葵;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创新问题[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万江红,张翠娥;近十年我国民间组织研究综述[J];江汉论坛;2004年08期
10 肖卫兵,钱大军;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J];济南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翠;全球化语境下的二律背反——对全球化与民族性的一点看法[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张红;;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主权和民族自决权[J];兰州学刊;2008年02期
3 侯万福;孙万国;;全球化语境中民族精神的弘扬与培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01期
4 倪娜;;全球化语境中的和谐社会与统一战线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龙柏林;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整合[J];理论与改革;2000年04期
6 明栋才;;全球化语境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J];求实;2007年11期
7 董朝霞;郑洁;;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世界历史性特征[J];学习与实践;2009年04期
8 董慧,夏增民;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建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许士密;经济全球化语境下文化的悖论境遇[J];求实;2005年05期
10 王忠祥,赵俊锋;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主权[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东;;挑战与对策:全球化语境下的科学社会主义[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2 任文利;;全球化语境下的地方话语:儒家性善论的重新解读[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彭吉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民族影视艺术[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秦红岭;;全球化语境下建筑地域性特征的重新认识与构建[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徐放鸣;张玉勤;;《全球化语境中的休闲文化研究》论文提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言恭达;;全球化语境下的审美转型与文化自觉[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7 俞文滟;;中国与异国食文化的交流和交融[A];“食文化与以人为本”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国慧;;谁的眼睛? 谁的地理?——从美国《国家地理》与《中国国家地理》看国际传播中的文化冲突与互动[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崔立秋;;立足当代 关注现实——全球化语境下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重新审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10 王朝元;;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现代转型与发展[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耀文;全球化语境中的汉语问题[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沈彬 贵州日报;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报道变革[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3 钱中文 童庆炳 黄卓越 (俄罗斯)M·苏达科娃 刘象愚;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文学与人[N];社会科学报;2001年
4 记者 刘構;探求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学理论之路[N];文艺报;2001年
5 ;追寻全球化语境下的新豫商[N];经济视点报;2005年
6 云德;不能缺失的文化视角[N];文汇报;2008年
7 王杨;《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选择》 关注文化发展的前沿课题[N];文艺报;2008年
8 张涛;在全球化语境中实现中国文学“走出去”[N];文艺报;2009年
9 田欢;文艺学应对全球化语境[N];社会科学报;2004年
10 文新;学者作家在沪探讨“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文艺”[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楠;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D];浙江大学;2004年
2 王颖;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朱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生代电影文化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恒田;全球化语境下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6 钱春莲;中国新影像:全球视野与民族认同[D];上海戏剧学院;2006年
7 汤筠冰;跨文化传播与申奥片的国家形象建构[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阳;困境中的突围[D];浙江大学;2006年
9 颜春龙;海外华文传媒与华人文化认同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翁君怡;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华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国兴;一般法理学如何可能[D];吉林大学;2007年
2 江俊丽;全球化视野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3 牛海彬;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D];山西大学;2003年
4 胡兰贞;探究水彩艺术的中国语式[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于巧丽;文化身份的自我探寻与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朱小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D];青岛大学;2007年
7 蒋涛;犯罪本质特征之社会危害性——在全球化语境和社会转型背景下论社会危害性[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文雅;城市中学生民族国家意识与全球意识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7年
9 王勐;当代中国电影全球化理论与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黄丽帆;乘之愈往、识之愈真[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12918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291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