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7 22:00

  本文关键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就业歧视 性别歧视 反就业性别歧视 法律对策


【摘要】: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权之基,是人们得以生存、社会得以维系和发展的基础。就业是一个繁复的社会经济过程,而就业性别歧视阻碍着就业市场的正常发展,使得女性劳动者在就业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危及女性劳动者凭借技能追求平等生存之权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由传统的安置就业向竞争就业转变,劳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问题日益严峻。因此,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促进两性公平就业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法律视角对我国劳动就业中的性别歧视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希望为我国劳动就业中性别歧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劳动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界定。笔者从就业公平与就业效益、就业歧视、就业性别歧视的内涵及联系入手,通过法律公平价值的分析和人力权的保护分析,来对就业性别歧视行为进行法律界定。第二部分:我国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法律保障的缺失。主要是从《宪法》、《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及其他相关规定等层面对我国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法律保障的缺失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有关国际公约与英、日及我国港台地区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法律保障的参考和借鉴。笔者通过对联合国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公约,英国、日本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法律保障进行了对照分析,得出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国际公约和境外立法对我国反劳动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参考和借鉴意义。第四部分:完善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保障的具体构想。与前面的分析相对应,从修改《宪法》、完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入手,实行国家保障公平就业原则,建立生育保障制度,建立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建立违宪审查制度,为受害者提供宪法救济,加强劳动监察制度建设,为受害者提供行政救济,建立相应的诉讼制度,为受害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最终促进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善。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龙;;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立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 张霞;建立与完善就业法律制度的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陈亚东;;中美反就业歧视法之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4 陈玉玲;;反就业性别歧视及其法律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谭敏仪;;{就业歧视}一个不可忽视的门槛[J];创业者;2006年05期

6 苏艳明;曾春媛;;我国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状及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2006年03期

7 苏雅彤;;妇女劳动就业权的现状、问题及法制化路径思考[J];福建理论学习;2007年09期

8 归永吉;;浅析“反就业歧视条款”的宪法依据[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0期

9 董红;;反就业歧视立法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13期

10 李德臣,姚凤梅;浅论我国反就业歧视的法律保障[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勇;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伟伟;我国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祖群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女性就业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远飞;黑龙江省妇女就业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01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301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