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问题研究 出处:《中州学刊》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是中央针对我国企事业单位存在的"同工不同酬"现象作出的重要决定,是维护农民工群体权益、反对身份歧视的关键一招。农民工之所以"同工不同酬",城乡二元制度结构下的身份管理制度和用工"双轨制"、劳资关系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双扭曲"、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都是重要原因。只有通过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步伐,消除用工双轨制和身份差别,构建科学的岗位、薪酬和绩效体系,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建立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三方结合的同工同酬运行机制,健全法制和加强农民工组织建设等多措施并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阶段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从而真正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共享社会公平正义和改革发展的成果。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机制研究》(14YJA790072)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项目《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中的重点问题研究》(2014-CXTD-0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与实践》(2012-CXTD-09) 河南省高校优秀学者项目《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体制机制创新研究》(2014-YXXZ-18)
【分类号】:D922.5;F323.6;F323.89
【正文快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标志着中央对我国企事业单位近年来存在的严重“同工不同酬”现象和问题作出具体部署,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的改革目标,有助于解决对农民工的待遇歧视、切实维护农民工群体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彭俊华;;同工不同酬产生的根源、影响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年09期
2 施宁娜;;行政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陈满玉;;浅议农民工“同工同酬”的法律问题[J];南方农村;2008年06期
4 周国良;;同工何以难以同酬[J];中国劳动;2013年02期
5 胡玉浪;;论同工同酬权的法律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刘勇;;欧洲青年就业促进法律与政策研究[J];政治与法律;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光保;;社会排斥视角下潮汕农民体育的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3年04期
2 施宁娜;;行政事业单位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12期
3 张千友;;同工不同酬:现实状况、负面效应与政策建议[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冯海鑫;;论劳务派遣下同工同酬之完善[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5 刘勇;宋豫;;论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完善[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6 沈玉芳;;劳务派遣员工的权益保障问题探讨[J];经济论坛;2013年04期
7 马明飞;周华伟;;国外校企合作职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借鉴[J];江苏高教;2013年03期
8 林苗;;浅析海南省高校图书馆绩效工资改革[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年14期
9 曲小锋;;社会排斥对潮汕地区农村妇女参与体育活动影响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3年02期
10 王贵军;;同工同酬问题探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饶志静;英国反就业歧视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2 李娜;退休再就业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轶;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问题与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2 胡顺松;我国劳务派遣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魏斌;我国劳务派遣人员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雷迪;国际劳工标准中的反就业歧视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曹晶;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下的同工同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孙海滨;论我国劳务派遣之同工同酬权[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刘青川;薪酬管理的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吴振鸿;劳务派遣用工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李亚男;论劳务派遣下的同工同酬[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郭喜平;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法律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晓晋;申纪兰首倡“男女同工同酬”[J];党史文汇;2000年10期
2 邓汉慧;;关于我国外资企业“同工不同酬”现象的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10期
3 彭俊华;;同工不同酬产生的根源、影响及对策[J];消费导刊;2009年09期
4 梁智;;同工同酬原则是协调劳动关系重要手段[J];上海国资;2007年10期
5 柯菲菲;蒋彦龙;蒋天成;;劳务派遣工主张“同工同酬”的裁判困境分析[J];中国劳动;2011年12期
6 巩丽霞;;关于劳动法中“同工同酬”的探讨[J];理论界;2006年07期
7 高军;;惟愿公平遍布神州——我国实现同工同酬对策探讨[J];上海企业;2007年09期
8 李广瑞;;《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同工同酬问题[J];山东劳动保障;2009年08期
9 葛滨;;劳动合同法对编外聘用人员管理机制的影响[J];特区实践与理论;2008年05期
10 李薇薇;论国际人权法中的平等与不歧视[J];环球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州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J];郑州市人民政府公报;2012年07期
2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阳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的通知[J];贵阳市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郑州市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N];郑州日报;2012年
,本文编号:1329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329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