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劳务派遣用工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本文关键词:浅析企业劳务派遣用工风险及其应对策略 出处:《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1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劳务派遣用工是一种灵活的用工形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与运用。本文从用工单位的角度出发,系统地分析了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推动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健康、和谐、科学地发展。
【作者单位】: 上海电力技术与管理学院;上海电力实业总公司;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劳务派遣又称人才租赁,是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公司和劳动者建立的一个三方关系。劳务派遣有两大特点,一是劳动者是派遣单位的职工,存在劳动合同关系,这与劳务中介、劳务代理不同;二是派遣单位只从事劳务派遣业务,不承包项目,这与劳务承包不同。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一些职业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宏洛;陈月生;;劳务派遣:规范与发展[J];东南学术;2007年02期
2 侯力;于山梅;;日本劳务派遣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聪;我国雇佣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小桃;劳务派遣员工工作压力与离职倾向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杨翠;农民工劳务派遣模式与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4 张晓敏;我国人才派遣制度的探索[D];山东大学;2007年
5 杨素芹;我国劳务派遣用工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6 刘彬;劳动派遣中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7 赵淑丹;我国人力资源派遣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8 赖力静;论劳动力派遣下工会职能的制度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潘霞;论劳动派遣中的雇主义务与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邹丽;论劳务派遣在旅游行业中的适用[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平;;使用劳务派遣工需防范哪些法律风险?[J];通信企业管理;2009年01期
2 李伟;;正确使用劳务派遣[J];人力资源;2011年09期
3 魏浩征;贾婷婷;;劳务派遣之法律风险防范[J];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11期
4 苏全勇;;劳务派遣用工模式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S2期
5 褚建明;;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新探[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21期
6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7 赵国伟;;劳务派遣之风险防范[J];人力资源管理;2009年04期
8 牛慧;江山;李坤刚;;劳务派遣协议的条款内容及其设置[J];中国劳动;2010年01期
9 ;如何避免劳务派遣用工泛滥成灾?[J];工友;2011年05期
10 高海荣;;浅析劳务派遣法律规制问题及完善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广英;;劳务派遣用工利弊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于博;;完善和规范我市劳务派遣用工的对策建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方维忠;;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不足及立法建议[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4 何德宝;;劳务派遣退回制度初探[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横井和彦;窦少杰;孟建兵;;七、从“劳务派遣”说开去——中日劳务派遣及其相关制度的比较研究[A];2010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暨“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7 郎冲;;企业用人即时辞退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及(劳务)派遣风险防范[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程延园;;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劳动合同法律问题[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何小勇;;劳动权益保护的坚持或妥协——论对劳动派遣用工的法律规制[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琳 李金迪 晓岩;首例涉外劳务派遣者被诉案开审[N];中国企业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小彤;劳务派遣遭遇“三重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3 班书尚 王绪波 徐国林;劳务派遣为何同工不同酬?[N];连云港日报;2010年
4 记者 江致礼;劳务派遣组织将有准入标准[N];首都建设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李小彤;劳务派遣[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张路;“700余名职工,550名是劳务工”[N];工人日报;2011年
7 特约撰稿 周斌;百思买遣散“劳务派遣员工” 雅戈尔收回“最牛放假通知”[N];人才市场报;2011年
8 记者 李京华;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埋下隐患[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9 金海燕;劳务派遣不能成为劳动保护盲区[N];农民日报;2011年
10 徐妤 广东省广州市人社局;安排劳务派遣工超时加班应该如何处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贺玲;论解雇保护中的法益平衡[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6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9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朱楠楠;我国劳务派遣中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323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332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