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法规制之价值与重构
本文选题:劳动报酬权 切入点:不支付 出处:《人民检察》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刑法修正案(八)》将"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等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体现了刑事立法对民意的尊重,彰显了刑法对民生的关怀,更是强化了刑法对公民宪法性基本权利的保障。2013年1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并于2013年1月23日起施行。《解释》的出台,很大程度上激活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适用的实效,较好地破解了司法实践中遭遇的困境与尴尬。但是,此罪的刑法条文及司法解释并未全面正视拖欠劳动报酬的现实,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Abstract]:The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Law (8) stipulates as a criminal act such acts as "evading the payment of the laborer's remuneration by means of transferring property and escaping from hiding, or having the ability to pay without paying the laborer's remuneration". It reflects the respect of criminal legislation for public opinion, demonstrates the concern of criminal law for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nd strengthens the protection of the basic constitutional rights of citizens in criminal law. In January 14th 2013, The Supreme people's Court issue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applicable Law in Criminal cases of refusing to pay Labor remuner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interpretation"), which came into effect on January 23rd 2013. To a great extent, it activates the actual effect of judicial application of the crime of refusing to pay labor remuneration, and solves the dilemma and embarrassment encountered in judicial practice. However, the articles of criminal law and the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of this crime do not fully face up to the reality of defaulting on the payment of labor. There is a need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4.3;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党日红;;“恶意欠薪”刑法规制必要性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辰远;;欠薪入罪,刑法“越位”[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2 任江海;;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疑难问题解析[J];法制与社会;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田庆;恶意欠薪法律防范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刘尧薰;论恶意欠薪罪的司法适用及其法律完善[D];安徽大学;2012年
3 刘博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案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雄;;劳动者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困境与出路[J];河北法学;2008年01期
2 周英锐;;工会应当对“恶意拖欠工资罪”进行大力宣传———兼谈恶意拖欠工资罪的构成要件[J];中国工会财会;2011年06期
3 李迎春;;棘手工资如何支付[J];职业;2009年13期
4 周英锐;赵雪飞;;应当对“恶意拖欠工资罪”进行大力宣传[J];大家;2011年16期
5 ;湖南省工资支付监督管理办法[J];湖南政报;2003年23期
6 ;如何要回自己的工资[J];科技致富向导;2003年03期
7 邢颖;;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权应予保护[J];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05期
8 陈昱;;合理规避新劳动法风险(下)[J];商界(评论);2008年01期
9 杨磊杰;刘春彦;;自愿加班 算加班吗[J];成才与就业;2009年10期
10 杨炳辉;田伟丽;;对执行《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2 唐邦富;;试论《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特点[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任泳慧;;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意义及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许建宇;;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6 姚彬;黄良军;;完善劳动合同立法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王杰;;关于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的法律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沈同仙;;劳动者就业权和用人单位商业秘密权竞合法律保护机制初探[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朱文岩;;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的再思考[A];河南省冶金企业创新与和谐发展研讨会——暨技术经济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项先权;;劳动者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与制度规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德宁;扩大劳动者“体面休息”的空间[N];新华日报;2011年
2 本报法律事务中心律师 白永亮;职工没有办理离职交接单位就可以不支付工资吗[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申爱山;律师解读人才“跳槽”法律问题[N];法制日报;2005年
4 小杨;劳动法:工作满十年可签订无期限合同[N];江苏科技报;2007年
5 秦中忠;用《刑法》保护劳动报酬权势在必行[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6 陈芳 李柯勇;是谁动了我的“休假权”[N];民营经济报;2006年
7 记者 汤碧琴;员工签合同为何要频换“东家”?[N];宁波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晨迪;老板拖欠工资? 去法院申请支付令![N];成都日报;2008年
9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内容是怎样规定的[N];昌吉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慧;专家解说劳动合同订立[N];唐山劳动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周毅;论劳动权及其法制保障[D];吉林大学;2008年
6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杭湖;论劳动报酬权的法律保护[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刘恩强;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的保障[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黄华庚;我国农民工劳动报酬权法律保护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楠;劳动报酬权在破产程序中的强化保护[D];吉林大学;2010年
5 滕玲玲;论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D];延边大学;2008年
6 蒋艳;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的刑法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杨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入刑之反思[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王垒垒;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实践难题及其解决[D];辽宁大学;2013年
9 杨海明;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刑法规制[D];山东大学;2012年
10 陈鹏;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316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631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