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未竟的转型:工伤赔偿的“双轨制”到“单轨制”——兼评工伤保险最新立法规定

发布时间:2018-03-21 23:19

  本文选题:工伤赔偿 切入点:双轨制 出处:《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工伤赔偿模式根据政府的角色大致可以分为公共工伤赔偿和私人工伤赔偿模式,而公共工伤赔偿与私人工伤赔偿相比较有较大的优势,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工伤赔偿模式。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确立了公共工伤赔偿和私人工伤赔偿并存的"双轨制"工伤赔偿模式;《社会保险法》做出重大突破,确立了公共工伤赔偿的有限"单轨制"模式;而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赔偿的模式上,又重新退回到原来的"双轨制"模式,没有正确处理好与《社会保险法》这个上位法的关系。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he mode of compensation for industrial injurie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public compensation for industrial injuries and private compensation for industrial injuries, while public compensation for industrial injuries has greater advantages than private compensation for industrial injuries. In 2004, the regulations on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established a "two-track" mode of compensation for industrial injuries in the coexistence of public and private compensation for industrial injuries; the Social Insurance Law made a major breakthrough. The limited "mono-track" mode of public industrial injury compens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while the newly revised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Ordinance has retreated to the original "two-track" mode in the mode of industrial injury compensation. Not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cial Insurance Law, this upper law.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董保华;;《工伤保险条例》修改的若干思考[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2 于欣华;何宁生;;农民工工伤保险需求与制度供给分析——兼评《工伤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李满奎;;工伤保险体系中的“诉讼禁止条款”研究[J];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陶象龙;[N];工人日报;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满奎;;新西兰工伤保险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科学;2012年07期

2 董保华;;“过劳死”的法律探索[J];法治研究;2012年02期

3 张明;李兴涛;;探析工伤认定的三重维度[J];人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胡世杰;黄瑞妍;黄永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赔偿责任探析[J];中国卫生法制;2011年03期

5 鱼晓辉;;浅析农民工工伤保险发展[J];知识经济;2012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明;李兴涛;;探析工伤认定的三重维度[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静;我国工伤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倍铭;论我国工伤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南大学;2011年

3 卢圆圆;《论工伤保险补偿与民事损害赔偿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陈磊;工伤保险制度法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艾海燕;过劳死制度反思和法律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张丹;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1年

7 戚诚伟;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沈启勇;职工上下班事故工伤认定[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雪;一起劳动纠纷案件的分析与思考[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李佳;工伤保险待遇完全社会化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慧文;;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7年06期

2 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3 王竹;杨立新;;侵权责任分担论[J];法学家;2009年05期

4 孙树菡;朱丽敏;;中国工伤保险制度30年:制度变迁与绩效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5 夏波光;工伤保险覆盖面再扩大的三个“瓶颈”[J];劳动保护;2005年01期

6 李朝晖;;农民工工伤保险供给与需求相关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年05期

7 翟玉娟;;中国工伤保险制度预防机制的不足及完善[J];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张新宝;;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J];中国法学;2007年02期

9 陈信勇;陆跃;;社会保险法基本原则研究[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李群,吴晓欢,米红;中国沿海地区农民工社会保险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于欣华;[N];工人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汪晓东;[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和平;中德工伤保险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铁喜;;论我国现行工伤赔偿制度的不足和完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余绮彤;;关于工伤赔偿的学理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06期

3 余绮彤;;工伤赔偿制度的司法实践及法律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陈卓懿;喻天慧;;对工伤保险在工伤预防中作用的研究[J];湖南安全与防灾;2007年03期

5 赵英慧;;关于下岗职工权益保障机制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31期

6 叶晓苏;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单轨制”与”双轨制”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1993年02期

7 李恩蒂;刘谡;;单轨制下的反思[J];才智;2008年13期

8 俞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法律思考[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邱成;;对话陈刚[J];现代职业安全;2007年05期

10 李丽丽;;对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工伤责任认定中的探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贤日;;中国工伤认定制度探微——以最高法院公报的五个工伤认定案件为视角[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王志业;李争圆;;现行工伤认定制度的思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梁忠;;海西建设中工伤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谭永良;;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蒋国发;;论企业多元成本核算模式的构建及其单轨制下的设计思路[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课题组;赵玉林;刘培显;;建设银行向商业银行过渡的双轨制策略论证[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4年度)[C];1994年

7 张莹;应宝俊;;评聘运行双轨制的工作探讨[A];全国第六届口腔医院管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8 王隽;;对我国驰名商标认定“双轨制”的法律考究与前瞻[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9 谷德近;;从巴厘到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态势和原则[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晓明;;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刑事司法制度——论刑事司法双轨制的构建[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法;“偷走”工伤赔偿有罪?无罪?[N];山西经济日报;2005年

2 安占平 王明霞;获得工伤赔偿后还可主张侵权赔偿吗[N];检察日报;2008年

3 李自庆 缪汤;事故工伤双重索赔均获支持[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戴谦 时满鑫;城阳法院昨集中发放执行案款67万余元[N];青岛日报;2011年

5 倪志祥;工伤赔偿案件不同请求权关系的处理[N];江苏经济报;2011年

6 本报通讯员 詹船海 周乔娜;杜化山工伤索赔案因何遭遇拉锯战[N];工人日报;2010年

7 孟亚生;“上班途中遇害”:工伤认定离他如此遥远[N];工人日报;2010年

8 李静 晏琳;实施异地协作 工伤成功索赔[N];泸州日报;2010年

9 朱先明;工伤赔偿纠纷解决仅用了3天[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10 屠传宏;工伤赔偿期待快速通道[N];工人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榕;煤矿工伤风险评价及保险费率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2 李朝晖;农民工工伤风险保障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再丰;我国公司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田渝;16至19世纪中叶亚洲贸易网络下的中暹双轨贸易[D];暨南大学;2007年

5 赵贺;转轨时期的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瑰华;指导性行政案例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路军伟;基于公共受托责任的双轨制政府会计体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兰彤;中国乒乓球职业化管理体制的探索与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彭琦;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周颖刚;中国股市效率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胜;论上下班途中工伤的界定[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张磊;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迪;中美工伤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4 冷建辉;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与司法实践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崔颖;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预防领域作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金成兰;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玉宝;论我国的工伤认定及救济程序[D];燕山大学;2010年

8 苏文普;我国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张登;工伤赔偿与侵权赔偿竞合的法律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王彩钰;建立建全我国工伤预防机制的经济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646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646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5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