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职业病防治的刑法对策

发布时间:2018-03-29 15:44

  本文选题:职业病危害 切入点:刑法修正案 出处:《现代预防医学》2010年02期


【摘要】:《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了在一定情况下,对于造成严重职业病危害后果的有关人员予以追究刑事责任。用刑法对职业病防治进行规制,首先要正确认定违法主体,且不宜专门增加新的罪名,应根据职业病事故中各责任方的具体违法行为,依照现有刑法罪名对造成严重后果者进行定罪处罚。根据造成职业病事故的具体行为,用人单位、医疗卫生机构、卫生行政部门有可能构成生产、作业安全事故罪,生产设施、条件安全事故罪,不报、谎报事故情况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等罪名。通过明确各方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可以为司法机关处理此类案件提供参考,并警示和督促各方切实履行职业病防治的义务和职责。
[Abstract]:The Law 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stipulates that,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the persons concerned who have caused serious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shall be investigated for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In order to regulat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diseases by criminal law, it is first necessary to correctly identify the subject of the violation. And it is not appropriate to add new crimes specifically.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illegal acts of each responsible party in an occupational disease accident, the employer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isting criminal law, convict and punish those who have caused serious consequences.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act that caused the occupational disease accident, the employing unit shall, The medical and health institutions and the public health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may constitute the crimes of production, operational safety accidents, production facilities, conditions of safety accidents, crimes of failing to report and falsely reporting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accidents, the crime of providing false proof documents, and the crimes of abusing their power, Crime of dereliction of duty and other charges. By clarifying the possible criminal responsibility of all parties,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judicial organs to deal with such cases, and warn and urge all parties to carry out their duties and duties of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occupational diseas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分类号】:D924.3;D922.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明楷;论刑法的谦抑性[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2 段凌云;;基层职业病防治现状及监督管理对策[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年04期

3 陈兴良;刑法谦抑的价值蕴含[J];现代法学;1996年03期

4 赵翠芹;王显林;;职业病防治法律缺失浅析[J];职业与健康;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福,柯群帆;从“严打”看刑事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程宗璋;非商业手段的反竞争行为及其治理[J];长白学刊;2002年02期

3 张建伟;危害环境行为入罪化的建构与实施[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王充;;中国刑法学理论发展30年[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5 刘长青;;刑法谦抑性之我见[J];当代经理人;2005年06期

6 游伟,谢锡美;犯罪化原则与我国的“严打”政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梁统;机关犯罪否定论[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8 周玉红;;渎职犯罪的被害人制度建构[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程红;刑罚与损害赔偿之关系新探[J];法学;2005年03期

10 杨兴培;;“许霆案”的技术分析及其法理思考[J];法学;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冯霜;;浅议刑罚轻缓化的必然性[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董邦俊;童伟华;;暂缓起诉问题评析——以未成年人犯罪为中心[A];犯罪学论丛(第四卷)[C];2006年

3 王均平;;宽严相济政策执行模式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杜建国;韩骏;;正确理解和运用以严济宽刑事策略手段探讨——以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为视角[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董邦俊;童伟华;;暂缓起诉问题评析——以未成年人犯罪为中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晶;刑事领域中行政犯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徐文斌;论刑法条文设置的科学性[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肖敏;犯罪概念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4 苏明月;日本保护观察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建明;职务犯罪侦查措施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李凡;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丁芝华;刑法中的不法原理导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8 包雯;慎刑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9 贾文宇;假释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10 阿儒汗;刑事诉讼文化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俊讷;构建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09年

2 历玉换;刑法中的消极身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王刚;贿赂罪疑难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4 孙敬岩;论量刑规范化[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刘原;论期待可能性的判定标准[D];兰州大学;2009年

6 娄丽娟;“律师伪证罪”存废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7 黄慧真;论罪刑均衡的立法和司法完善[D];厦门大学;2009年

8 吕慧;劳动权的刑法保护[D];辽宁大学;2009年

9 彭艺强;论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D];厦门大学;2008年

10 童铁东;器官移植危害行为的刑法规制[D];中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周承来;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的难点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02期

2 曹乐胜;段小贝;林琳;张茂棠;刘渠;;深圳市龙岗区职业卫生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年06期

3 侯峰忠;;我国卫生监督体系现状调研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年06期

4 梁友信,傅华;21世纪职业卫生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的思考[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年04期

5 苏志;;以人为本 着力解决职业病防治瓶颈[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虹;浅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对策[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訾金栋,李淑兰;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问题管窥[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3 王艳;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1年03期

4 郑善友;浅谈新时期加强学生德育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03年02期

5 李春英;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1999年06期

6 石慧;关于大学德育工作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7 沈文实,张刚;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J];江苏统计;2001年04期

8 崔文军;高校德育建设的形势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志刚;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实施“纲要”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秦岩;略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增林;谢满廷;段志凯;常宗尧;;核工业46年职业病危害回顾[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高增林;谢满延;段志凯;常宗尧;;核工业46年职业病危害回顾[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赵青;;浅谈影响吉林省自然保护区健康发展的原因分析与对策[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刘玉红;;某新建苯乙烯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A];中华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公共卫生协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学林;邓光明;;丹江口市种草养畜面临的形势与对策[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李壮阔;李军;;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和谐教育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蓝水;;面对世纪初挑战的农机化对策[A];加快福建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熊瑜;饶跃东;;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改英;;浅谈旅游地图建设与发展[A];天津市测绘学会四届十次理事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姜武汉;;我国土地调查的问题与对策[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沈汝发;福建:企业不得对“六类劳动者”实施裁员[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石小宏;职业病危害敲响警钟[N];四川日报;2004年

3 张忠田;返城务工警惕职业病危害[N];健康报;2005年

4 新兵;惊闻7亿人受职业病威胁[N];长春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100%查处[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6 苏安;江苏苏州市做好职业病危害检测[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9年

7 记者 张玮炜;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影响[N];大连日报;2009年

8 宁柱 记者 熊心权;从源头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N];自贡日报;2008年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N];人民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蒋炜宁 通讯员 陈守赋;职业病危害,主动申报企业不足三成[N];宁波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涛;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轩;贸易技术壁垒问题与中国的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徐桂林;新时期地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袁洪章;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万丽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与发展对策[D];西南大学;2005年

6 李春明;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资源经济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7 蔡东宏;热带区域农业信息化路径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王叙华;中国证券公司生存危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胡振国;深港经济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毕琳;我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权;治安管理处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5年

2 唐存忠;反全球化运动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军;我国应对外国反倾销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4 梁理明;国内电信企业实施CRM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5 傅强;税收流失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6 李向东;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刘全中;诚信纳税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郁秋亚;中国纺织品反倾销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9 孙建飞;医药广告规范化管理对策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靳玉军;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817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6817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6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