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维权、工会与工资上涨

发布时间:2018-04-02 12:35

  本文选题:维权意识 切入点:工会 出处:《经济学动态》2017年05期


【摘要】:随着我国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工人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同时工资水平也在逐渐上涨,工人维权意识的增强是否对工资的上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构建了一个代表工人维权意识的变量,将工人的维权意识纳入工资的分析框架中,基于2003-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等计量方法,实证考察了工人维权意识增强是否会促进平均工资的上涨以及工会在其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工人维权意识的增强的确促进了平均工资的上涨,而且这种现象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工会的发展对平均工资的影响并不显著,同时也没有证据显示工会是工人维权的主要途径;维权意识的增强有助于缩小行业间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最后,本文提出应该通过加强对《劳动法》的宣传和普及,以提高工人的维权意识,建立更多的工人维权途径,从而构建更加和谐的劳资关系。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legal environment in our country, workers' awareness of safeguarding their rights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level of wages is also gradually rising. Has the enhancement of workers' awareness of safeguarding their righ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crease of wages?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from 2003 to 2013,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variable that represents worker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ir rights, and adopts the method of system generalized moment estim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data of provincial panel of China from 2003 to 2013. The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whether the increase in worker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their rights will promote the rise of average wages and the role played by trade unions in i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of awareness of workers' rights of rights does indeed promote the rise of average wages in general. Moreover, this phenomenon is more obvious in the eastern region, the influence of trade union development on average wage i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trade union is the main way for workers to protect their rights. The enhancement of the consciousness of protecting the rights helps to narrow the gap of the average wage level among the industries. Finall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ropaganda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Labor Law in order to raise the awareness of the workers' rights of rights and establish more ways for the workers to protect their rights. In order to build a more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能源依赖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效率的关联机制及其实证研究”(71373153) 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项目攻关计划项目“代际收入流动性对居民收入差异的传导机制研究:基于‘二代’现象的理论解释”(2014QN027)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文化异质性与地区对外开放:基于语言多样性视角”(CXJJ-2016-446)的资助
【分类号】:D412.6;F249.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凯,吴亚平;关于私营企业组建工会的若干法律问题[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易江;四大发展目标与工会目的[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3 任雨虹;工会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力量[J];教育探索;2000年02期

4 闵坤斌;工会要多攀“穷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0年07期

5 罗兴华,李微智,龙桂厚;新世纪的企业工会您走好[J];工厂管理;2000年02期

6 ;新千年 新女性 新丰采──本院工会积极组织女教工参加集体舞比赛[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7 李玉华;跨世纪工会干部的形象塑造[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龚新民;关于工会教育职能面对新世纪的思考[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9 岳公颖;在煤炭企业艰难时期要发挥工会领导人的重要作用[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10 王伟松;工会经费征收的难点及建议[J];中国工会财会;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毅;;促进劳动者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工会要念好维权三字经[A];湖南省工人运动研究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交流材料[C];2010年

2 王艳辉;;工会组织如何促进体面劳动的实现[A];湖南省工人运动研究会五届三次理事会交流材料[C];2010年

3 李新涛;;工会组织如何为构建和谐企业发挥作用[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俞南平;;关于贵州省工会源头参与机制建立及运行情况的专题调查报告[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平;;浅谈工会在创新文化建设中的作用[A];发展篇——上海科技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和人才管理研究会论文选编第十辑[C];2004年

6 吕国珍;;论现代企业工会如何实现自身价值[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陈诗达;;强化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的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陈诗达;;工会组织发展及职能发挥展望[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李由;;社会经济转型与工会的职能定位和职工的权益保护[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10 冷培红;;工会干部素质的提高——开展好工会思想工作的前提[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连让;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N];中国矿业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四新 戚廷瑞 杨祝夫;职工需要工会[N];工人日报;2000年

3 卞荣臻;大家谈:工会组织应与职工“零距离”[N];工人日报;2002年

4 吴亚平;工会是怎样的组织?[N];工人日报;2004年

5 马清海邋曹慧;如何处理好工会与党政的关系[N];承德日报;2007年

6 李德全 高文淑 记者 吴丹;我市首个“社区流动居民工会”成立[N];成都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陈兆平;工会为媒 成都维权模式“星火燎原”[N];成都日报;2007年

8 黄开建;导入质量管理理念 创新工会管理模式[N];中国航空报;2007年

9 安永杰;工会主席维权的尚方宝剑[N];中国矿业报;2007年

10 潘洪华;县级工会经费征收管理不容忽视[N];中国审计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齐凌云;政党、工会与阶级基础[D];复旦大学;2005年

2 吴同;以法治劳?[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亚清;高绩效工作系统、工会与管理层关系氛围以及雇佣关系氛围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4 李锦峰;国民党治下的国家与工人阶级,,1924-1949[D];复旦大学;2011年

5 黄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6 钟立秋;中共第一代领导人的工人阶级问题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赵威;1956-1957年工人异动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作佳;工会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蔡伟;论转型期我国工会组织的职能[D];吉林大学;2005年

3 贾珍荣;我国职业球员工会基础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尹怀志;日本企业内部工会产生原因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5 陈晖;我国工会角色的缺位、错位与归位[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贾晋鹏;新时期我国工会发展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7 归鸿倩;天津市工会帮扶工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刘美霞;论英国工会对国有化的态度[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9 李丽云;工会社会工作的实务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10 张玲;我国农民工非制度化利益表达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004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7004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0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