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劳动关系的再认识
本文选题:事实劳动关系 + 用人单位 ; 参考:《法律适用》2008年11期
【摘要】:正在我国,"事实劳动关系"概念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前后,其时不仅我国劳动用工制度处于激烈的转轨时期,而且劳动法理论也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应该说,"事实劳动关系"概念的提出缺乏立法上的深思熟虑和理论上的谨慎论证。时至今日,当"事实劳动关系"作为一个日益广泛使用的概念而需要我们对之进行制度化设计时,却发现"事实劳动关系"实际上是一个内涵十分混乱的概念。基本概念是一切法律规则设计与应用的起点。厘清"事实劳动关系"概念、确定事实劳动关系的效力和适用规则,既是劳动合同理论研究的需要,也是司法实践的需要。
[Abstract]:In China, the concept of "factual labor relations" came into being in the 1990s, when the labor employment system in our country is in a period of fierce transition, and the labor law theory is just in its infancy. It should be said that the concept of "factual labor relations" is lack of legislative consideration and theoretical careful argumentation. Today, when we need to institutionalize the concept of "factual labor relations" as an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 concept, we find that "factual labor relations" is actually a very confused concept. The basic concept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all legal rules. To clarify the concept of "factual labor relations" an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and applicable rules of factual labor relations are not only the needs of the study of labor contract theory, but also the need of judici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广东省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莫初明;;论事实劳动关系——兼谈《劳动合同法(草案)》相关条款的完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王全兴;侯玲玲;;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重构[J];中国劳动;2006年01期
3 谢德成;论事实劳动关系的效力[J];宁夏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3 张宇润;证券法律机制及其整体的合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余玮;方苏琴;;格式条款的价值分析及司法规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5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6 赵文婧;;侵权行为中精神抚慰金的评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蔡欣欣;;法律进化与利他合同中第三人之权利浅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尤佳;;《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9 王芳;论行政责任与民事责任的严格区分——以现行交通事故相关处理规定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孙泳;;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价值及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王阳;;事实劳动关系研究综述[A];基于全球视角的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论文集(中文部分)[C];2007年
3 赵万一;李秀文;;论职工(劳动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4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代净;;解构与重塑: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以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参照[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陈仕菊;;试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兼评我国《物权法》第106条的相关规定[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7 黄蓓;蒋丽霞;;浅议网上购物消费者权益的保护[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10 闫成栋;;我国体育仲裁性质有关问题探讨[A];2006年体育仲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5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任庆恩;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7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石长江;证券投资基金治理及基金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金剑锋;关联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镭;商标反向混淆侵权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娄永;论违约金的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智军;中国对日外派劳务人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钱松;我国司法鉴定人民事责任法律属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徐妍;事实劳动关系基本问题探析[J];当代法学;2003年03期
2 孙德强;;劳动争议诉讼举证责任分配[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王全兴;侯玲玲;;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定义重构[J];中国劳动;2006年01期
4 徐智华;完善劳动合同立法的几个问题[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永新;;对通过用工建立劳动关系制度的反思——从一则案例谈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的关系问题[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喜佳;;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以及“量化”的标准[J];现代企业;2011年08期
3 陈会玲;王艳;;浅析用人单位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建议[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4 李晨;;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J];上海企业;2011年08期
5 任德坤;;浅论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与规范[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6 蔡小雪;;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可认定工伤[J];人民司法;2011年02期
7 马金铭;王琳;;成立劳务派遣关系以派遣单位合法设立为前提[J];人民司法;2010年22期
8 ;有问有答[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9 李伟;;正确使用劳务派遣[J];人力资源;2011年09期
10 江信红;栗宏豪;;用人单位未续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J];人民司法;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军;;事实劳动关系案例研究[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董保华;;论事实劳动关系[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陈凡;;论对事实劳动关系的保护[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4 蒋德华;;论非法用工主体的法律责任[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5 肖晋;吴卉芳;;退休人员返聘若干问题研究[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8年
6 赵宇奇;赵星奇;;关于劳动合同几个问题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8 李政;;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9 唐邦富;;试论《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特点[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裴珊;;职工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领取生活护理费[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群利;如何认定事实劳动关系[N];海南农垦报;2007年
2 蔡昌;事实劳动关系中劳动者的维权要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3 周贵国 李金胜 王家俊;工伤认定中的事实劳动关系如何确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4 李占军;用人单位如何防范事实劳动关系风险[N];开封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荣;不签合同不用怕劳动关系跑不了[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6 姚曙琴;终止事实劳动关系要给劳动者补偿[N];江苏法制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邋本报记者 何可寒 通讯员 韦英珍 黄华;工仔加班致眼伤残 老板否认劳动关系[N];法治快报;2007年
8 白永亮;事实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辨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上海方寸商务咨询公司 陈香伊;事实劳动关系要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N];人才市场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路平;事实劳动关系 规范之路咋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于桂兰;私营企业工人劳动力价值实现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燕晓飞;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永捷;中国就业服务系统的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丁涛;体育职业技能开发管理的理论与方法[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文博;事实劳动关系之界定及其法律规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凌湛;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牛奉芝;对事实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思考[D];兰州大学;2012年
4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欧阳伏;论事实劳动关系及其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钟兴华;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徐立新;论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益保护[D];郑州大学;2004年
8 杨雪梅;劳动合同订立的若干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9 蒋飞;论事实劳动关系及其法律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珏;从劳动关系非标准化看事实劳动关系[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8287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828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