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
本文选题:劳动争议处理体制 + 当事人 ; 参考:《中国劳动》2001年11期
[Abstract]:......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利;;规范醉酒驾驶处置方法初探[J];公安教育;2011年08期
2 陈万里;;对一起水行政强行拆除案件的思考[J];江苏水利;2011年08期
3 ;一起中介垫资的公司虚报注册资本案[J];工商行政管理;2011年14期
4 吴庆丰;;行政处罚中委托代理行为的法律效力[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1年06期
5 李德勇;;法律问答两则[J];驾驶园;2011年09期
6 杨得兵;;论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当事人之认定——一个合同示范文本引起的思考[J];河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常学光;;浅谈责令改正在无线电执法中的应用[J];中国无线电;2011年08期
8 张爱军;;仲裁调解后授权瑕疵应如何处理[J];中国劳动;2011年09期
9 ;行政程序法试拟稿(专家意见稿第11稿)[J];宪政与行政法治评论;2004年00期
10 ;职工信箱[J];当代工人;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雄麟;;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建议[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黄学贤;;行政程序中的协力行为——基于两岸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A];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傅士成;;论行政强制执行中当事人和相关人的协助义务[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恽;李光远;周浩;;超范围经营案例[A];吉林省预防医学会2003年预防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冯绍雷;杨惠基;;实行听证程序研究总报告[A];1998年政府法制研究[C];1998年
6 余凌云;;对行政许可法第八条的批判性思考——以九江市丽景湾项目纠纷案为素材[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戴毕诗;;浅议水行政执法程序[A];福建省第十三届水利水电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同才;;浅谈行政处罚决定书的送达[A];中国航海学会内河港航监督专业委员会97年度学术交流论文集[C];1997年
9 陈小平;;当事人有权对政府行政行为说不——行政复议法对抽象行政行为审查的规定[A];首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0年
10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庆余;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N];江苏经济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朱定;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亟待修改完善[N];湖南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陆占奇;程序短长争论成为立法焦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4 王全兴 王文珍;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和立法原则[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5 雷远龙;浅谈《劳动争议处理法》的立法构想[N];工人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王娇萍;改革,还是改良?[N];工人日报;2007年
7 陆占奇邋实习记者 孟晓蕊;劳动争议处理立法 效率提升成最大期待[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梁忻;强化调解 完善仲裁[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蒋萍;高翔为当事人追酬3000多万元[N];华兴时报;2007年
10 王娇萍;“或裁或审”: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选择题”[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王达;房屋征收拆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王欢;行政解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景斌;论行政权对私域的有限介入[D];吉林大学;2008年
5 李欣;行政赔偿程序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6 何宏耀;高等院校与学生纠纷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张兴祥;论行政法上的合法预期保护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邓一峰;环境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亓宗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法律保障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雅兰;我国劳动争议处理问题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7年
2 赵燕颖;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的法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丁涛;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反思与重构[D];湖南大学;2008年
4 李向云;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洛大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何晓洁;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郑永琦;关于完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的初步思考[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岳增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与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孙晓星;完善我国团体争议处理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张雅芳;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之探讨[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9145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1914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