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基本法——谈谈《劳动法》的意义和特点

发布时间:2018-06-23 22:52

  本文选题:《劳动法》 + 劳动者 ; 参考:《思想政治工作研究》1994年10期


【摘要】: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2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全国亿万劳动者期盼已久的大事,在我国劳动法制建设的历程中,树起了一座重要里程碑。 一、《劳动法》颁布的重要意义 首先,《劳动法》是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各族劳动者切身利益的关心。《劳动法》的基本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考虑到企业权益的保障,这将有利于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稳定,可以有效地防
[Abstract]: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has considered the adoption of the Law No . 28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 President Jiang Zemin of the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signed the Order No . 28 and promulgated the Order of the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on January 1 , 1995 . The basic purpose of the Labor Law is to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rkers and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enterprises , which will help to establish a stable and harmonious labor relationship , safeguard the stability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order , and effectively prevent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言弘;各种力量交互作用的合力推动历史运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同甫;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若干问题的探讨[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2期

3 姚纯古;略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孙哲;坚持农业集体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J];求实;1980年04期

5 战勇;按劳分配与社会主义[J];求实;1980年04期

6 吴兴福 ,肖继文;完善人民管理制度 消除个人集权弊端[J];求实;1980年12期

7 ;企业管理概论[J];求实;1980年S1期

8 ;劳动管理[J];求实;1980年S1期

9 ;政治工作[J];求实;1980年S1期

10 ;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J];求实;1980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魏国芳;;西宁地区劳动力分布及问题[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2 钟本丽;;从产业结构的变化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3 刘文璞;刘霞;;用延安精神塑造一代新人[A];弘扬延安精神振兴青海经济——青海省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工作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C];1997年

4 李秋梅;;延安精神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必修课[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余新;;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殷荣伍;;振兴我国质量的战略对策[A];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20周年大会论文集[C];1999年

7 黄玲玲;;抓好早期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关键一环[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8 张爱爱;;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提高人民文化素质[A];西宁市第三产业研究文集[C];1995年

9 马正录;;延安精神与青海民族教育的发展[A];延安精神与中国现代化——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李俊德;;关于农村教师素质的思考[A];学陶师陶 贵在实践——山西省陶行知研究会第二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莉 实习记者 魏长峰 张鹏;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N];兵团日报(汉);2004年

2 刘永佶;谁有权“处理”国企资产[N];中国财经报;2004年

3 田成川;人口结构的红利不能无限支取[N];中国财经报;2004年

4 ;非正规就业问题的观察与思考[N];中国妇女报;2004年

5 ;女工怀孕先要申请“排队”[N];中国妇女报;2004年

6 齐中熙 黄全权;政府应为农民工技能培训“掏腰包”[N];中国改革报;2004年

7 柳可白;不能将职工合法权益与改革对立起来[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郑志国(作者系广东省委党校教授);老龄化社会要求更加注重经济运行的平稳有序[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晓亮;公有私有都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N];中国改革报;2004年

10 王玉玫(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副主任、副教授);增加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思考[N];中国改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英;社会主义与现实[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2 雷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与机制创新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3 尹智雄;员工持股制度与国有企业改革[D];浙江大学;2001年

4 赖少英;我国集体所有制产权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5 陈志烨;一般社会中的劳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吴要武;制度障碍下的乡城迁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王金柱;双产权制度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8 王礼力;农村合作经济理论与组织变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冬梅;保障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军占;人力资源会计研究[D];长安大学;2000年

2 朱志刚;试论商业个体劳动者职业道德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王根贤;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效应及改革思考[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伍晓曦;不同产权制度下企业员工激励问题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5 邱爽;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6 尚会永;论我国养老保险模式的构建[D];河南大学;2001年

7 肖晖;构建劳资共股的产权制度[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马淮;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产权体系[D];河北大学;2001年

9 张志强;中国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分析[D];河北大学;2001年

10 王文创;人力资本持股与国有企业改革[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587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0587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d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