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劳务派遣向正式雇佣的转换
[Abstract]:The extraordinary development of labor dispatch deviates from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legislation and has serious negative effects. One of the ways to return to rational development is to convert to formal employment. Based on the policy considerations such as the balance between labor freedom and social justice,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legal regulation and deregulation, and the trans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labor dispatch, the transformation of labor dispatch has full legitimacy. In the context of the upgrading of legal regulation, the transfer of labor dispatch to formal employment becomes a rigid require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provide legal channels and guidelines for conversion. For the labor dispatch beyond the scope of legal application, it can be legally fictitious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irect labo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the laborer, but it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a manner that does not violate the principle of labor law. Within a reasonable scope, labor dispatch can also be transformed into direct employ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sultation mechanism of the parties.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非典型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10YJC820098) 国家留学基金(201308120066)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德淳;;对劳务派遣中的劳动关系再规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7期
2 肖云;文莉;胡同泽;;中低层灵活就业群体就业意愿与就业环境的整合研究——以对3120名中低层灵活就业人员的调查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3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4 钱叶芳;;劳务派遣规制强度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法治研究;2012年05期
5 郑娟;;中原油田劳务派遣工劳动权益问题的调研与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6 李凌云;;国际劳工组织对劳动力派遣的法律规制[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郑尚元;;劳务派遣用工管制与放松之平衡——兼析《劳动合同法》第58条第2款[J];法学;2014年07期
8 姜俊禄;赵立行;;有关劳务派遣岗位“临时性”的研究[J];中国劳动;2012年05期
9 全总劳务派遣问题课题组;;当前我国劳务派遣用工现状调查[J];中国劳动;2012年05期
10 周长征;;劳务派遣的超常发展与法律再规制[J];中国劳动;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胜利;;劳务派遣制度的规范缺失及弥补路径探析[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吴如巧;宋东;;劳务派遣与劳动者权益保护[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3 田野;;日本非典型雇佣的发展及其启示[J];东疆学刊;2011年02期
4 邓旋;;浅析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J];法学杂志;2010年S1期
5 谢德成;;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模糊性及其改进路径[J];法学;2011年08期
6 吴贵明;;基于不同视角的劳务派遣制度分析——兼论促进劳务派遣业发展的建议[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伍奕;;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反思与重构[J];法治论坛;2009年01期
8 孙芳菲;;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下劳资三方行为的博弈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21期
9 范丹妮;;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西部民族地区人力派遣问题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10 赵晓闻;林健;;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林卉;吴红列;;论劳务派遣滥用及其法律规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钱叶芳;;劳务派遣中的政府管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董保华;;论劳务派遣立法中的思维定势[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刘芸;;我国劳务派遣中社会保险问题的现状与思考[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彦军;日本劳动力技能形成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黄红华;统筹城乡就业中的政策工具选择与优化[D];浙江大学;2009年
4 吴佩军;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历史考察[D];南开大学;2009年
5 张明哲;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经济增长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于艳芳;欧盟劳动力市场灵活保障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7 王东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过程中的工会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南沉;农民工劳动合作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5 戴广龙;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莉;我国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张轶;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问题与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9 胡顺松;我国劳务派遣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赵瑞莉;论非典型劳动关系[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2 宋丰景;专用性人力资源与劳务派遣——劳务派遣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钱大东;关于西方国家的失业问题[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1998年02期
4 曹艳春;;劳动派遣关系中的雇主替代责任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董保华;;锦上添花抑或雪中送炭——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基本定位[J];法商研究;2006年03期
6 董保华;;“隐蔽雇佣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11年05期
7 黎建飞;;“派遣劳动”应当缓行[J];法学家;2005年05期
8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9 侯玲玲;曹燕;;劳动派遣关系的法律规制研究[J];法学评论;2006年06期
10 钱叶芳;;非标准就业的经济分析与法律调整[J];法学;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郑莉 王娇萍;[N];工人日报;2010年
2 记者 郑莉;[N];工人日报;2012年
3 曹海东;[N];南方周末;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仁;;我国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王军仁;;我国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王军仁;;我国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尤金亮;;法律拟制的价值探析——以刑法规范为视角[J];江淮论坛;2010年06期
5 刘宪权;李振林;;刑法中的法律拟制与注意规定区分新论[J];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6 刘宪权;李振林;;论刑法中法律拟制的法理基础[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7 蔡乐;陈建;;正确区分注意规定和法律拟制——兼谈刑讯逼供致人死伤的定性[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年12期
8 李振林;吴波;;法律拟制与罪数形态之关系辨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9 税兵;;身后损害的法律拟制——穿越生死线的民法机理[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10 李振林;;刑法中法律拟制应遵循的特定立法程序[J];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向阳;法律拟制在司法中的应用[N];江苏法制报;2013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明楷;如何区分注意规定与法律拟制[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杨剑波;法律拟制罪名应适用所依照的条款[N];检察日报;2007年
4 许章润;假作真时真亦假[N];法制日报;2006年
5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明楷;如何理解和认定“携带凶器抢夺”[N];人民法院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振林;刑法中法律拟制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振;论法律拟制[D];苏州大学;2010年
2 王欣;中国与英美法律制度中法律拟制运用之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王晶晶;法律拟制的正当性及其限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波;论我国民商实体法中的法律拟制[D];扬州大学;2014年
5 邵然然;刑法中法律拟制条款的系统检视[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6 汪倪杰;“法律拟制”与“法律形式主义”的互动关系[D];复旦大学;2012年
7 沈黎明;刑法中的法律拟制探微[D];山东大学;2014年
8 马泽;英国普通法中的法律拟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9 黄海诺;从虚构到真实:法律拟制的历史、逻辑与未来[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10 马春晓;刑法拟制条款的规范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394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139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