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劳动法》若干问题研究——从基本理念和具体制度层面分析
[Abstract]:Ten years after the promulgation of the Labor Law, great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However, due to the legislative background,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labor relations and the complexity of social relation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there are serious defects. The comprehensive revision of the Labor Law has been widely seen by those who know it. On the basis of in-depth study of the basic concepts of the labor law and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labor systems, to compare and draw lessons from the labor legislation of other countries, and to combine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ventions, we will be forward-looking and operable throughout the revis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rrelation and connection with the relevant department law, perfect and scientific labor law system is worth looking forward to.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文山;论国际劳动标准与我国《劳动法》的修改[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韩桂君;质疑劳动合同单方解除权的平衡性[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月霄;关于完善大学生勤工助学维权体系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许建宇;我国人事争议处理受案范围的再调整 兼论人事争议与劳动争议的合理定位与分工[J];法律适用;2005年09期
3 苏苗罕,姚宏敏,郑磊;法律对罢工权的确认及规范[J];法学;2001年05期
4 许建宇;;“有利原则”的提出及其在劳动合同法中的适用[J];法学;2006年05期
5 杨汉平;论工会的代表权[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刘诚;;国外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及其启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刘诚;国外工会代表权立法概述[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王熙文;;上下班途中的工伤[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胡明娟,丁建定;全球化、SA8000与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的建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丁胜如;加入WTO对我国劳动立法和劳动关系的影响及对策[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许添元;;关于构建我国体育仲裁制度的若干思考[A];2006年体育仲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戴德生;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劳工标准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玮;论我国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调节机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曾国文;论我国市场经济下劳资关系的法律调整[D];苏州大学;2001年
3 孙冰心;职业安全权的法律保护[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淼;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法律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房敏;工会代表权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刘海燕;解雇权限制制度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闫丽;我国集体劳动权保护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8 邹兵;企业社会责任与SA8000标准[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李阳梅;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10 吴金华;转型期劳动者权益法律保护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韩桂君;论劳动法的基本精神[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敬斌;;民族地区的依法行政与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2 曾文远;;论社区戒毒的基本理念[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万劲波;陈赛;;《环境保护法》修订的理性设计和现实选择[J];绿叶;2011年08期
4 高凛;;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刍议[J];行政与法;2011年07期
5 董溯战;;论能源法的基本理性[J];生产力研究;2011年07期
6 马德;;恢复性司法在我国藏族地区刑事冲突解决中的特殊意义[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光永;;依法行政的基本理念与制度保障[A];执法责任制度研究——“完善责任制,确保司法、执法公正”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小萍;;《环境保护法》修改应以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为指导[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7年
3 林安薇;;能源安全观与《能源法》的理性建构[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4 戈华清;;西部地区土壤保护法律制度分析[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5 蔡守秋;;论《森林法》修改的几个问题[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6 田肇树;李志龙;;试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法理念[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7 邓汇文;;立法作为政策的一个过程:一个以中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为例的制度分析的框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白平则;;当代中国社会环境公平问题透视——环境公平应成为环境法的基本理念[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9 王成栋;;中国行政程序法理论与实践20年之回顾与反思[A];中国行政法之回顾与展望——“中国行政法二十年”博鳌论坛暨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钱澄;覃春霞;;论《森林法》的修改——从加强公众参与的角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兆龙;宽囿嫖客的制度分析[N];中国妇女报;2003年
2 程春荣;救助站替流浪汉索赔诠释的理念[N];中国社会报;2006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王贵松;日本食品安全基本法简介(上)[N];中国医药报;2008年
4 金永明;日本最新海洋法律概要[N];中国海洋报;2007年
5 主讲人 莫于川;政府信息公开步入法制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常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完善劳动法治[N];天津日报;2007年
7 蔡守秋;建立科学的法律体系[N];学习时报;2006年
8 刘效仁;“行政问责”立法期待全国一统[N];人民法院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倩;尽快修订《航空法》重视乘客主体权益[N];甘肃日报;2006年
10 刘复晨;“快速反应”机制贯穿始终[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磊;中国药品政府管制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春燕;中国公共听证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赫然;行政相对方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纪建文;知情权论[D];山东大学;2005年
5 汪亚光;新中国初期(1949-1965)民族法制建设[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芳;我国农地使用制度的制度分析及其改革构想[D];内蒙古大学;2004年
2 魏清盛;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问题分析[D];四川大学;2005年
3 吴军营;行政责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4 陈辉;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完善[D];山东大学;2006年
5 田基平;税务行政执法风险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衷华;环境行政法基本理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阮亮;行政确认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郭敬;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韦静;论我国的听证制度[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10 疏华茂;我国行政赔偿制度分析和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11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311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