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新时期劳动者同工同酬问题探究——以退休再就业人员为例

发布时间:2018-11-15 17:22
【摘要】:同工同酬权是劳动者之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劳动者之劳动权益的实现休戚相关,但在新时期劳动关系多元化背景下,我国现行劳动立法的滞后使得以退休再就业为代表的有别于传统的新型劳动者同工同酬权规制处于缺失状态。面对非标准劳动者的特殊性,同工同酬权保护应该何去何从,是劳动法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课题,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Abstract]:The right to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orkers' right to work,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alization of workers' labor rights and interests. Howeve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versified labor relations in the new era, The lag of current labor legislation in our country makes the regulation of the right to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one, which is represented by retirement and re-employment. In the fac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non-standard workers, where to protect the right to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is an urgent task to be solved in the study of labor law, and has great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BFX089)
【分类号】:D92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冯彦君;;同工同酬原则的困惑与反思[J];法商研究;2011年02期

2 胡玉浪;;论同工同酬权的法律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冯彦君;李娜;;退休再就业:劳动关系抑或劳务关系——兼评“社会保险标准说”[J];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07期

4 宫经理;高红;;“微观权力”结构调整:新《劳动法》对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价值[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亚男;论劳务派遣下的同工同酬[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正喜;潘军;;新时期我国产业行动及其法律规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徐妍;;欧盟劳动法在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J];比较法研究;2008年01期

3 谢德成;;海峡两岸经济性裁员制度之比较[J];海峡法学;2010年04期

4 谢德成;;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模糊性及其改进路径[J];法学;2011年08期

5 胡家强;张炜;李敏;;论劳动法秩序价值的目的性[J];法制与经济(下半月);2007年12期

6 杨正喜;;珠三角以农民工为劳动者的劳资关系模式[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王贵勤;陈步雷;周贤日;;欧盟法的基本自由与劳工权利保护[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杨正喜;;转型时期我国劳资冲突特点——以珠三角农民工为对象[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03期

9 周业安;赵坚毅;宋紫峰;;中国转型时期的劳动权评价[J];管理世界;2007年10期

10 闫海;魏萍;;中国与欧盟经济性裁员立法的比较及借鉴[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蒋阳飞;我国就业公平及其制度保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张凌竹;退休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5 刘勇;就业公平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6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程启军;转型·冲突·化解:劳资冲突的协调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然;欧盟灵活保障就业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俊;公司并购所涉职工保障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沈石怡;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对事业单位劳务工群体影响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轶;论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问题与完善[D];安徽大学;2010年

4 蔡晓青;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顺松;我国劳务派遣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高tq;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姚奕彤;论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何琼佩;我国海外并购中的劳工法律风险[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魏斌;我国劳务派遣人员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张欣波;欧盟反歧视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2007年06期

2 关凤荣;;劳动派遣基本问题的法律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孙学致;;合同法的局限:一个劳动关系的视角[J];当代法学;2007年06期

4 关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制建设[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5 伍劲松;;美国两性工作平等制度研究[J];法学家;2004年03期

6 姚岚秋;;论超龄劳动关系——超龄劳动者再就业法律关系辨析[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金荣标;;论退休返聘行为之法律性质[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8 高国梁;;论《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务派遣制度[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马延军;;法律视野下的劳动力派遣[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中国劳动;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红艳;就业歧视现实与男女同工同酬立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军;;惟愿公平遍布神州——我国实现同工同酬对策探讨[J];上海企业;2007年09期

2 于之俊;;同工同酬的法学释义 怎样界定?[J];工友;2009年06期

3 张玲;;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J];南都学坛;2010年05期

4 梁艳松;;同工同酬遭遇劳务派遣[J];人力资源;2006年08期

5 胡玉浪;;论同工同酬权的法律保护[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6 陈满玉;;浅议农民工“同工同酬”的法律问题[J];南方农村;2008年06期

7 柏刚;;浅论同工同酬原则[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8 尹亚姝;朱四明;;劳务派遣制员工“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2期

9 刘帅;;浅谈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10 林鹏刚;;聚焦“同工同酬”[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7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玉平;;辞职权法律研究[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王杰;;关于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的法律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任泳慧;;论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意义及法律效力[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许建宇;;关于劳动法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5 唐邦富;;试论《职业病防治法》的内容特点[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姚彬;黄良军;;完善劳动合同立法 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A];2007年度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行业年度报告[C];2008年

8 项先权;;劳动者侵犯商业秘密的法律与制度规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9 尚贤;;论同工不同酬的司法救济[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浦东新区劳动保障学会工资和保障专业委员会课题组;;工资基准法律制度研究[A];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与中国发展道路”理论研讨征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凌云;同工同酬亟待立法保障[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2 吴明;工资立法已将同工同酬列为重点研究内容[N];中国改革报;2007年

3 张魁兴;同工不同酬拷问政府执行力[N];法制日报;2007年

4 尹川;同工同酬检验劳动合同法的成色[N];农民日报;2006年

5 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周开畅;两种用工制,同工难同酬[N];上海金融报;2008年

6 周士君;能否把同工同酬写进劳动合同法[N];中国改革报;2006年

7 李龙;同工不同酬本来就是身份歧视[N];商务时报;2007年

8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教授 曹玉鸣;劳动者试用期的基本工资怎么计算[N];贵州日报;2007年

9 记者 尚慧辉邋通讯员 陈海燕 申永政;清华机械厂让短期合同工成为“主人翁”[N];山西日报;2008年

10 本报评论员 王丽英;《工资条例》的制订需要民众的声音[N];财会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薛长礼;劳动权论[D];吉林大学;2006年

4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6 周毅;论劳动权及其法制保障[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喜平;完善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法律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刘志华;A公司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3 陈怀新;劳务派遣法律问题的理论与实务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卿松;《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肖昌梅;我国派遣制员工劳动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贾英;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宋晓波;劳动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修亮;集体谈判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郭梅;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改革与完善[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杜杨;论集体谈判权[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33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333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b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