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通用劳动力市场的社会治理——也论《劳动合同法》的政策效果

发布时间:2018-12-12 11:56
【摘要】:我国通用性劳动力市场应当采用何种治理方式?通过对威廉姆森有关劳动组织理论的评论,以及对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效果的分析,我们认为,通用劳动力市场的主导治理模式,应当既非市场治理亦非国家治理,而是作为其中间性的社会治理。市场治理和国家治理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均存在显著的限制,只有社会治理的形成及其转型(即从原初的个别性关系治理向作为扩展的组织性关系治理的转变),才能为通用劳动力市场的有序发展构建一个有效的社会机制。在此过程中,能否实现国家指导下的工会转型又具有关键性作用。
[Abstract]:What kind of governance should be adopted in China's universal labor market? By commenting on Williamson's theory of labor organization and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implementing Labor contract Law in China, we think that the dominant governance mode of general labor market should be neither market governance nor state governance. But as its intermediate social governance. Market governance and national governance have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nly 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i.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original individual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to the extended 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 governance), In order to build an effective social mechanism for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general labor market. In this process, it is crucial to realize the trade union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stat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09BSH041)
【分类号】:D922.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江;;劳动立法,对中小企业应区别对待[J];长三角;2008年04期

2 孙良国;;专用性投资、劳动者保护与劳动合同解除权[J];当代法学;2006年05期

3 李爽;谭永生;冯杰;;广东省《劳动合同法》实施影响调研报告[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4 张继彤;;劳动合同法的成本效应分析[J];经济学家;2009年03期

5 张波;;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十大问题与出路[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6 唐跃军;赵武阳;;二元劳工市场、解雇保护与劳动合同法[J];南开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7 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J];人口研究;2007年01期

8 汪和建;;自我行动与自主经营 理解中国人何以将自主经营当作其参与市场实践的首选方式[J];社会;2007年06期

9 汪和建;再访涂尔干——现代经济中道德的社会建构[J];社会学研究;2005年01期

10 高柏;;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与经济社会学制度学派[J];社会学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李晓新;;宪法经济制度的规范化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3 张缨;中国转型期企业间经济活动“低信任”违约现象的社会学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刘行芳;;应该赋予媒介充分的自由裁量权[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郭慧峰;;对农民工权益救护的立法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0期

7 孙朝阳;;青年女性农民工城市融入的主动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8 罗文宝;;重庆市秀山县农地流转现状与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陶芳杰;;环境侵权经济分析之局限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10 邹吉忠;董建;;论“共同活动方式”与“集体力”——马克思社会生产力思想新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黄挽澜;公司并购中的关联交易监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戴均;当代中国转型社会的政治认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福柯;苏力;;法律精神病学中“危险个人”概念的演变[J];北大法律评论;1999年02期

2 王一江;;劳动立法,对中小企业应区别对待[J];长三角;2008年04期

3 董保华;;论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4 王全兴;黄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是与非[J];法学家;2008年02期

5 刘林平;万向东;张永宏;;制度短缺与劳工短缺——“民工荒”问题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6 朱玲;;促进就业:德国劳动力市场改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3期

7 刘福奇;;对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田伟;;考虑地方政府因素的企业决策模型——基于企业微观视角的中国宏观经济现象解读[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9 邢春冰;;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收入差距[J];管理世界;2008年05期

10 陈广汉;曾奕;李军;;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与辨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靖;;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06期

2 刘媛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利益关系的法律调整[J];法制与社会;2011年19期

3 吕恒宇;;成都市部分民、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技术与市场;2011年09期

4 刘吉;;中国是《劳动合同法》危机[J];竞争力;2009年03期

5 何小勇;张栋;;再谈如何认定劳动合同订立时劳动者的说明义务——与俞里江、赵艳群商榷[J];中国劳动;2011年07期

6 邓俊;汪琼;;试论政府公共服务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J];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9期

7 高枕;;公共物品:当代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J];才智;2011年18期

8 蔡健晖;徐小平;;法律衡平与劳权保障的博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价值定位与制度反思[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导言[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10 胜秋;;代签劳动合同 没有法律效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金龙;曾小春;;微观视角的贫困地区人口流动机制探讨[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加入WTO对浙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影响及应对策略[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3 孙文远;裴育;;国际外包与劳动力市场关系:基于美国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严法善;;劳动力市场与按劳分配[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5 汤生玲;;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成因与对策[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岳昌君;;中国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研究综述[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7 朱宁洁;;劳动力市场与大学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决策[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吴光炳;;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的障碍及对策[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理论与实践[C];1993年

9 刘卫星;;城乡二元劳动市场格局下的农民工——农民身份变迁与农村社会稳定的浅思考[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海伦娜;盛荔;;青年、全球化与就业:基于地区视角的考察[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岳娟红;国家治理教育乱收费专项督查组莅临我市[N];太原日报;2009年

2 本报评论员;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3 王西连;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社会治理和谐化[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4 记者 于洪光 初新玮;山东着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六大机制”[N];农民日报;2009年

5 叶良芳;从传统经验中寻找社会治理的和谐模式[N];中国社会报;2009年

6 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 陈力铭;加强司法调研 寻求和谐社会治理之本[N];人民法院报;2010年

7 丁元竹;完善社会管理体制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N];南通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 刘敏;重视社会治理的人心指数[N];长江日报;2011年

9 相关图书信息由北京市新华书店王府井书店提供 赖义羡;社会治理:中国与欧盟的应对之策比较[N];北京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沈念;10条河流争取纳入国家治理计划[N];岳阳晚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阳;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灵活安全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3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苏永照;我国劳动力市场行政分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石莹;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性别歧视与户籍歧视[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晓青;数字就业——基于GIS的区域劳动力市场信息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鲍嵘;高深学问与国家治理[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徐绮珠;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徐丽梅;我国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郑宏涛;解雇补偿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陈之省;我国私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8 王红枝;企业员工录用和解雇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丽萍;企业用工机制的劳动法保障[D];湖南大学;2009年

10 郑恩善;中韩两国老年人劳动力市场及老年再就业比较[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4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374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4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