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谈判制度推行中的问题与对策
[Abstract]:......
【作者单位】: 陕西省行政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金融学院
【分类号】:F2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川,叶翠苹;从集体协商到集体谈判的转变[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2 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黎金柱,郑图康;西方集体谈判制度的剖析及启示[J];中州学刊;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冯涛;;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标准全球化[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2 许基南;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8期
3 吕景春;;和谐劳动关系:制度安排与机制创新——一个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框架[J];经济学家;2006年06期
4 蒲奇军;我国推行集体合同制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企业经济;2005年06期
5 朱林兴,姜作培,陈峰燕;私营企业劳资关系研究——《构建和谐社会的六个关系研究》分课题之二[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6 李忠鹏,雷佑新;企业劳动者权益:从虚化到归位[J];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06期
7 罗兴武;;如何构建民企和谐共赢劳动关系[J];商业时代;2006年02期
8 姜作培;陈峰燕;;论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J];中州学刊;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玉柱;;构建和谐劳动(劳资)关系的机制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莉萍;WTO“社会条款”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杨晶;劳动合同附合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杨洋;集体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4 李永生;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三方机制构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丁宁;中国集体谈判法制建构[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王莹;有效制度供给与劳工权益保护[D];吉林大学;2006年
7 王文文;劳动契约自由的弘扬与规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彭涛;中国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立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周溢;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之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洪在有;浙江省劳动关系调整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uQ敏昭 ,邹映辉;日本的企业规章[J];国外社会科学;1989年11期
2 《国有企业分配约束机制》课题组;建立国有企业分配约束机制构想[J];管理世界;1994年06期
3 雷鹏;俄罗斯的集体谈判制度与实践[J];中国劳动;1994年10期
4 董平;逐步推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对贯彻《劳动法》第三章有关规定的想法[J];中国劳动;1994年11期
5 马永堂;国际劳工公约、建议书简介之五:关于集体谈判和集体协议的论述[J];中国劳动;1994年11期
6 何平,,马小丽;建立以集体谈判制度为基础的企业工资制度[J];改革;1994年04期
7 常凯;现代企业制度与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J];改革;1994年05期
8 赵文祥;试论国有企业的集体谈判[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年06期
9 陈敏;现代企业制度的选择:工人参与[J];中国工运;1994年11期
10 ;经济纵横[J];农机市场;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川;;集体合同制度法律问题研究[A];深化企业改革的法律问题[C];2000年
2 林平;;集体谈判的战略劣势:DVD专利费高昂的可能原因探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邱国兵;;构建和谐社会新时期背景下的劳资关系[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于海鹰;;SA8000社会责任标准与职业健康[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宋晓梧;;正确评价医疗改革[A];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与改革走势座谈会内容汇编[C];2006年
6 陈诗达;;非公经济劳资关系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常凯;陶文忠;;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关系调整[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王玫;;借鉴西方劳资集体谈判经验 构建我国和谐劳动关系[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5年年会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延园;面对WTO的劳动立法与劳动法学[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2 记者 卢刚;《欧洲劳资关系》翻译出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0年
3 林辛乐;美国的劳动法[N];法制周报;2000年
4 陈春艳;施行社出路在何方?[N];西藏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马蔚;WTO与中国劳工权利[N];工人日报;2001年
6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程延园;调整外企劳动关系 把握四个关键环节[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1年
7 林玳玳 谢奕;发达国家的薪酬管理[N];学习时报;2001年
8 郑秉文;合作主义与中国福利制度框架[N];福建日报;2002年
9 王亚东;日本的劳务派遣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10 北京农学院政法系 王向前;强化集体合同制度的新规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玲玲;经济全球化视角下的中国企业工资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润泽;推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宋利华;工资集体协商的经济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3 高凌霄;我国集体合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4 陶国庆;企业经营者年薪模型的构建及其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杨松;工资集体谈判“移植”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满泽亮;转型时期集体谈判核心地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彭涛;中国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立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付大鹏;政府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孙晓星;完善我国团体争议处理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陆慧;集体谈判制度中的主体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465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465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