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新一轮大陆宏观经济调控对利用台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9-06-14 20:27
【摘要】:正 随着宏观经济调控的深入。大陆更注重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中的体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要求大陆引进外资、台资从简单数量到质量的转变,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引资区位有所转移。这些引资的新特点,为台商大陆投资在协调区域经济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和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更好地利用台资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最近这一轮的大陆宏观经济调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这个发展演化的过程中。东部地区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引资方式转变的问题,而中西部地区则应根据自身特点扩大引资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在这样一个经济转轨环境中台商来大陆投资,政策调整和变动的风险始终是其投资评估考量的重要因素。新一轮宏观经济调控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带来了"两税合一"等政策的变动,对台商的投资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将为台商来大陆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The mainlan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goal of macro-control requires the mainland to introduce foreign capital,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iwan capital from simple quantity to quality, the further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and the transfer of the location of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Thes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attracting investment have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aiwan businessmen and mainland investment in coordina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encourag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promoting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How to make better use of Taiwan capita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t is a long-term and arduous task for the recent round of mainland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guided by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to coordinate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to speed up th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acro-control. In this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An important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eastern region i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attracting foreign investment, while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should expand their contribution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such an economic transition environment, the risk of policy adjustment and change is alway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aiwan businessmen to invest in mainland China. The Labor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Enterprise income tax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omulgated and implemented in the new round of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 and control have brought about changes in policies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two taxes", which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of Taiwan businessmen and will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aiwan businessmen to invest in the mainlan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台湾研究所;浙江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宏观调控背景下浙江省利用台资研究》(编号:07ZBST01YB)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查志强;长江三角洲台资IT产业集群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03期

2 姜国杰;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区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07期

3 周毓萍;影响不同城市吸引外资因素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毛军;;产业集聚与人力资本积累——以珠三角、长三角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李超民;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分工与合作——香港的经验与上海的挑战[J];财经研究;2003年07期

3 钱方明;江苏、浙江两省外贸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10期

4 郭怀刚,梁建国;基于提高引资竞争力的我国外资发展战略[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2期

5 周毓萍;影响不同城市吸引外资因素的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03期

6 谭昶,邓顺国,陈杰;台湾IT业投资大陆的趋势与分析[J];经济前沿;200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林哲;跨国公司全球行业整合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樊增强;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3 何奕;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戴卫明;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5 马中东;基于分工视角的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机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东;产业集群: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选择[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曹珠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张洪军;论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绥—波自由贸易区的建立[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4 赵威;外商直接投资对江苏省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高蕾;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及趋势探析[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6 囤兴侠;直接投资区位模型应用于我国西部吸引外资的战略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7 许琳;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孔莉娜;中国市场结构对吸引外资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邹萍莉;跨国公司在江西投资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赵敏;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及趋势探析[D];郑州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方勇,张二震;长江三角洲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地区经济发展[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5期

2 姜国杰;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及区位因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07期

3 胡燕京,黎凤英,高会丽;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因子分析及政策建议[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岳平;;产业转移“重启”经济对策[J];现代商业银行;2010年10期

2 胡大立;李生校;叶国灿;;《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西部;2011年15期

3 蔡f ;;谨防“梅佐乔诺陷阱”[J];中国改革;2010年Z1期

4 本刊特约记者;;增加建设资金投入 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关于国家财政支持西部大开发情况的专访[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2年02期

5 吴海文;;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年17期

6 吴海文;;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1年12期

7 高南林;杨静;;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之研究[J];财会月刊;2011年18期

8 乔夫;;大陆桥东中西互动发展时不我待[J];大陆桥视野;2011年06期

9 贺曲夫;刘友金;;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1年16期

10 ;各省半年报亮相 增速凶猛 广东艰难[J];上海企业;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路元;;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合作问题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腊生;;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西部开发[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3 周柯;陈役军;;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对策探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4 周昌林;文启湘;;西部地区市场体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A];“安财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吴润楠;;区域和谐的重要意义与其实现的对策思考[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6 刘国炳;;金融危机下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对策思考[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周立群;刘东勋;;启动产业西移,推动西部开发[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8 黄选瑞;王青;阎志富;韩凯;宫淑景;高占镖;;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A];西部大开发,,建设绿色家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曹琴;;后金融危机下的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以贵州为例[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家壮;;宏观经济调控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苏民;中西部地区开放领域进一步扩大[N];经济日报;2009年

2 记者 谭丽琳;尽快拿出振兴中西部地区的综合性措施[N];海南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侯露露 钱伟 刘先云;怎么看中西部地区的“快”[N];人民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沈强;中西部地区交出漂亮答卷[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5 记者 周红梅 通讯员 李美辉;商务部2009年中西部地区商务政策研究工作片会在南宁召开[N];广西日报;2009年

6 记者 李慧莲;中西部地区入选中国百佳逐年增多[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崔钟文;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N];吉林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小彤;中西部地区应警惕“梅佐乔诺陷阱”[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9 李长安;人口回流使中西部地区成为“价值洼地”[N];上海证券报;2010年

10 记者 孟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要严把准入门槛[N];北京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匡家在;体制转轨中的宏观经济调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2 李振唐;中西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3 符太增;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4 段平方;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内外均衡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刘智勇;人力资本、要素边际生产率与地区差异[D];湖南大学;2008年

6 胡亮;金融深化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7 米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集聚差异性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李敏纳;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9 李长江;基于禀赋的高新技术与欠发达地区特色产业成长机制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10 何莉;对外贸易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机制分析与实证检验[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鹏;中西部地区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2 周兴璞;我国中西部地区知识竞争力的测度与评价[D];山西大学;2012年

3 李扬;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探索——启动和强化结构性财政金融工具[D];浙江工业大学;2002年

4 茹惠;中西部地区利用FDI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风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康;基于大国区域经济异质性视角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武明楠;地方政府竞争视野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7 张瑜;基于女性人力资本角度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徐迪寅;宁波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9 王铎;西部开发系统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袁进;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996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4996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0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