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意雇佣原则在美国劳动法中的衰落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D912.5;D9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年冰;试论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从规范的角度进行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程延园;英美解雇制度比较分析——兼论解雇中的法律和经济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全兴;黄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是与非[J];法学家;2008年02期
2 邓相花;袁超;;就业歧视认定标准初探[J];法制与社会;2006年18期
3 卫鑫;;我国个体劳动合同争议仲裁处理体制及完善[J];消费导刊;2006年11期
4 何小勇,余蓉;竞业禁止与劳动权利保护[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丘丽丹;;论我国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定位[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邵芬,杜爱萍;中德养老保险制度之比较[J];当代法学;2003年05期
7 董保华;;劳动法的国家观——劳动合同立法争鸣的深层思考[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8 郭捷;;关于《劳动合同法》适用范围的界定[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9 王彤;;团结权与农民工权益保障[J];法学与实践;2007年04期
10 薛长礼;;中国劳动权研究述评与理论反思[J];长白学刊;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啸;新时期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詹朋朋;国际劳务关系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徐聪;德国公共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5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杨志利;违约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D];辽宁大学;2008年
7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程武龙;公务员劳动基本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郝晶;劳动者民主参与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童中;劳动合同法视角下的劳动关系稳定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许有为;最低工资法律制度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yぶ竞,
本文编号:25350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535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