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劳动赔偿制度的构建及其对中国的借鉴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51.2;DD9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增毅;;对《劳动合同法》若干不足的反思[J];法学杂志;2007年06期
2 范跃如;;劳动争议诉讼与劳动争议仲裁关系的重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张在范;;劳资双方的利益争议及其法律调控机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旭军;韩文江;;论《劳动合同法》对企业利益保护的缺失[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林嘉;邓娟;;社会法的研究视域和进展: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建设[J];法学家;2008年01期
3 王全兴;黄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是与非[J];法学家;2008年02期
4 刘俐;;浅析劳动合同法的缺陷[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12期
5 周贤日;;《劳动合同法》制度与实践的思考[J];法治论坛;2009年01期
6 邓云成;;浅论《劳动合同法》的缺陷及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8年15期
7 喻超;;对《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的反思[J];法制与社会;2008年25期
8 吴旭东;陈儒坤;;《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部分条款评析[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9 彭芳;;劳动合同法相关问题之解析[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10 罗婷;张玲玲;周婕;徐惠妍;;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社会价值及实施建议[J];法制与社会;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彬;劳动合同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张帆;劳动合同中的合意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周艳群;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4 徐鑫;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杨文静;论劳动合同的解除[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韩晔;我国劳务派遣规制的主要理论争议及路径选择[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赵清瀛;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健;《劳动合同法》背景下的企业劳动关系管理创新[D];山东大学;2010年
9 聂正康;我国劳动争议的影响因素和处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董昱晶;我国劳动争议诉讼制度的评析及完善[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祥;从挪威调解官制度看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改革[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2 高霖,苏海刚;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探讨[J];中国劳动;2000年08期
3 汪君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重构[J];中国劳动;2001年11期
4 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年12期
5 陈金红;应建立“裁审分离”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6 王全兴 ,侯玲玲;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模式的选择[J];中国劳动;2002年08期
7 李勇;关于调整和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建议[J];中国劳动;2003年01期
8 刘小鹏;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改革刍议[J];唯实;2002年11期
9 常凯;罢工权立法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海;2005年04期
10 郑尚元;建立中国特色的罢工法律制度[J];战略与管理;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在范;;我国劳动者非法流动赔偿责任制度的理念转换与合理构建[J];中州学刊;2011年04期
2 赵墅艳;;劳动派遣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J];甘肃农业;2005年12期
3 叶静漪;任学敏;;我国竞业限制制度的构建[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4 滕艳军;刘娟;;试论我国未来劳动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构建——兼评《劳动合同法(草案)》相关条款[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5 杨昌宇;;从制度构建到观念内化:当代俄罗斯宪政发展的隐性问题[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3期
6 艾远凤;尹明生;;关于构建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思考(上)[J];四川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刘安宁;杨异;;论法律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J];辽宁警专学报;2008年05期
8 李波;姬鹏超;;富民强省和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年10期
9 张明华;刘玲玉;;反就业歧视的经济法思考[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曾友中;张振琪;;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与富民强省——以湖南为例[J];民办教育研究;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政;;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2 金晓莲;;用人单位单方调岗变薪的效力[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庞春云;;无规章制度规定用人单位有无违纪解除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李亚洲;;政党政治视角下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胡逢瑛;;转型中的俄罗斯媒体与政治[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王树义;;俄罗斯联邦水权研究[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7 郭娜;;论人才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8 张晓瑜;;俄罗斯审计[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李兴耕;;俄国政权党——“统一俄罗斯”党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A];当代政党制度与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陆胤;;论无故旷工——事实与证据的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游;俄罗斯邮政新装亮相[N];中国邮政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曲静;展示联邦区投资实力[N];黑龙江日报;2006年
3 首席记者 罗敏;发挥资源优势 做大木业文章[N];牡丹江日报;2007年
4 李海霞;1—5月俄罗斯联邦对外贸易额同比增长[N];远东经贸导报;2006年
5 谭丽琳;卫留成罗保铭分别会见俄罗斯联邦旅游署副署长[N];海南日报;2007年
6 中俄信息网;中企赴俄势在必行[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7 徐勇;俄承认南奥塞梯独立,西方强烈反对[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N];人民日报;2002年
9 记者 马剑;俄中友好是两国人民共同愿望[N];人民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何芳邋实习记者 姜珂;不排除启动中俄双边会谈[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文静;性骚扰的侵权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卢希起;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郑晓燕;论中国服务型政府的制度构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崔熳;俄罗斯有组织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贾雪池;转轨时期中俄农地产权制度比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6 曹阳;普京时期俄罗斯与欧洲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程丽庄;俄罗斯联邦司法权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8 王建华;人口流动下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李淑霞;俄罗斯财政分权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江宏伟;俄罗斯(苏联)农业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艳丰;试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D];南昌大学;2007年
2 唐付强;劳动力派遣共同雇主理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闫静;商事登记法律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5年
4 燕善敏;论依法行政的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04年
5 任黎涛;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李磊;对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完善与运作的思考[D];安徽大学;2005年
7 闫亮;存款保险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汪耀宇;行政行为说明理由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9 汪泽文;社区矫正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10 齐悦;我国物业税收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1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541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