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障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1 14: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障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人权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休息权,同时也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劳动者的最基本权利。休息权是劳动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劳动权的研究在现代社会人权研究的重要地位而言,我国关于劳动者休息权的研究却相对落后很多。虽然我国法律对劳动者休息权做出了相对完善的规定,包括宪法、劳动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但是由于我国劳动者休息权立法的缺陷,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的执行力度不够,法律监督救济机制存在漏洞,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不高,劳动者自身保护意识不够等原因,现实生活中各种侵害劳动者休息权的问题层出不穷,超过法定标准加班情况、不按规定放假甚至剥夺劳动者休假的权利、“过劳死”、劳动者“被自愿”加班等情况仍然时常发生。目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更加多元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劳动关系矛盾已进入凸显期和多发期,因此,为了劳动者休息权能够得到更好的保障和维护,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更显紧迫性,研究和分析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文从劳动者休息权的内涵界定开始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关于劳动者休息权基本相关理论,研究分析我国现有的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最后对如何完善我国此权利法律保障制度提出一些构想。在论述方法上,本文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展开论述。本文除了前面的引言和最后的结语部分,在文章结构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劳动者休息权的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从劳动者休息权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进行详细地介绍,概括了此权利所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此权利的特征与功能,进一步从三方面分析了劳动者休息权的理论基础,这同时也是研究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制度的基础。第二部分,立足于我国对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现状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劳动者休息权在实现方面的现实困境,分析此权利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是从工作时间制度、休息休假制度和延长工作时间制度及其限制三个方面对休息权的法律保障现状进行概括分析;其次分析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违反最高工时现象、休假权保护缺乏力度、延长工作时间现象及休息权实现分化等休息权的实践情况,来分析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立法、法律监督、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以及法律宣传方面来分析。第三部分,分析了劳动者休息权在国际视域下的研究状况。主要介绍分析了关于国际组织和一些发达国家、地区对劳动者休息权的相关规定,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立足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我国可借鉴的地方,主要是细化我国相关规定、保障现有休息休假安排并完善配套措施、刚性执法等。第四部分,针对前面三部分的研究,对完善和健全我国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的提出一些构想。本部分针对劳动者休息权存在的问题及现实困境,对如何完善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是对劳动者休息权的立法方面进行完善,包括工作时间制度、休假制度以及对用人单位的处罚力度等方面;其次是健全法律监督机制,包括劳动者行政部门和工会两个机制;再次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最后是加强法律宣传,尤其是加强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宣传教育力度。立法的完善是基础方面,除此以外,在实践中应当让法律切实的实行才能够体现法律的价值所在。在对劳动者休息权的相关法律规定上面,我国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实践情况差强人意。尤其经济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劳动关系主体及其利益诉求多元化,劳资双方矛盾日益凸显,侵害劳动者休息权情况屡见不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重道远。
【关键词】:劳动者休息权 工作时间 休息休假 延长工作时间 法律救济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引言9-11
- 1 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概述11-20
- 1.1 劳动者休息权内涵的界定11-14
- 1.1.1 劳动者休息权的概念11-13
- 1.1.2 劳动者休息权的内容13-14
- 1.2 劳动者休息权的特征和功能14-17
- 1.2.1 劳动者休息权的特征14-15
- 1.2.2 劳动者休息权的功能15-17
- 1.3 劳动者休息权的理论基础17-20
- 1.3.1 法律价值理论17-19
- 1.3.2 人权理论19
- 1.3.3 社会责任理论19-20
- 2 我国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的现行规定及存在的问题20-29
- 2.1 我国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的现行规定20-23
- 2.1.1 工时制度20-21
- 2.1.2 休息休假制度21-22
- 2.1.3 延长工作时间制度及其限制22-23
- 2.2 我国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存在的问题23-29
- 2.2.1 立法存在缺陷23-25
- 2.2.2 缺乏有效的法律监督25-26
- 2.2.3 法律救济手段失灵26-28
- 2.2.4 法律宣传不到位28-29
- 3 域外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相关规定及对我国的借鉴29-41
- 3.1 域外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的相关规定29-38
- 3.1.1 国际组织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的相关规定29-33
- 3.1.2 发达国家和地区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的相关规定33-38
- 3.2 域外劳动者休息权相关规定对我国的借鉴38-41
- 3.2.1 细化有关劳动者休息权的各项法律规定38-39
- 3.2.2 保持现有休息休假安排并完善配套措施39
- 3.2.3 保障劳动者休息权需要刚性执法39-41
- 4 完善我国劳动者休息权法律保障的建议41-53
- 4.1 完善劳动者休息权立法保障机制41-45
- 4.1.1 健全劳动者的工时制度41-43
- 4.1.2 细化劳动者的休假规定43-44
- 4.1.3 明确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休息权的法律责任44-45
- 4.2 健全劳动者休息权法律监督机制45-48
- 4.2.1 健全劳动行政部门法律监督机制45-47
- 4.2.2 健全工会维权工作机制47-48
- 4.3 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48-50
- 4.3.1 完善劳动者利益诉求机构和程序48-49
- 4.3.2 完善劳动争议举证责任分配规则49-50
- 4.4 树立正确休息权观念,加强法律宣传50-53
- 4.4.1 加强对劳动者的法制宣传教育50-51
- 4.4.2 加强用人单位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51-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7
- 后记57-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解立军;;教师的休息权不可剥夺[J];教学与管理;2005年34期
2 王小兵;;教师的休息权:施舍还是权利[J];教学与管理;2005年34期
3 龙晟;;关注休息权[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5期
4 张佳佳;赵宁;;休息权相关问题初探——从权利本质的角度分析[J];前沿;2006年11期
5 余甬帆;;动静之间的较量——试论小区内休息权与健身权的冲突与平衡[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程思良;;休息权初探[J];云梦学刊;2007年02期
7 ;反馈[J];w
本文编号:279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79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