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制度的立法评价及其完善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制度的立法评价及其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制度,在劳动立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可以从劳动法第三章(“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中其法条的比重和劳动合同法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中其法条的位置序列略窥一斑;同时这一制度又是理论界争议的热点,放眼劳动法领域的著述(论文、著作),无不将其作为探讨的重点;这一制度还是实践中最突出的问题,每年因劳动者行使单方解除权引发的案例不胜枚举。在本文中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选取一些主要侧面,以求对这一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做一深刻认识,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提供一点微薄的参考。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论述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制度的基本理论。首先,简要介绍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的含义、分类及特征,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展现了这一制度不同于民事合同解除的独特内涵。其次,任何一项法律制度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法学理论。从个人自由主义到“社会利益说”,哲学思潮的演变为劳动者单方解除制度的诞生提供了应然可能性;与传统私法不同,劳动法所秉承的“倾斜保护”理念,又为这一制度的建构赋予了现实操作性。 第二章探讨了劳动者单方解除制度之理论依据。劳动关系兼具平等性和隶属性、财产性和人身性的复合性特征。这一制度对平等性和隶属性特征的体现是:以单方预告解除制度去实现实质的平等;以单方即时解除制度来冲抵隶属性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同时,这一制度通过规定财产性义务、责任和劳动者的人身性权利,充分体现了劳动关系的财产性和人身性特征。劳动关系稳定性和流动性的统一是劳动立法的追求目标之一。这一制度通过对劳动者单方解除权的赋予和行使条件、程序上的限定,来实现对二者的兼顾。 作为本文的重点,第三章以最大的篇幅全面分析了现行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制度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既包括原劳动法遗留的问题,也有劳动合同法所衍生的新问题,主要体现为强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更加失衡,法律对其规制力不从心。劳动者单方即时解除制度虽然在理论上的争议较少,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劳动者的保护和对用人单位的制约上过于粗放,不能做到宽严相济,同时在即使解除权行使程序上存在歧义。责任体系作为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制度的一个有机部分,对其问题的关注自然是题中之义。由于劳动立法的先天不足,学术界研究的不到位,使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违法、违约责任的界限一直处于不明确的状态,加之违约责任归责原则和构成要件的缺位,进而影响到对劳动者责任的追究。 第四章对这一制度提出立法建议和对策分析。概括起来,在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制度中必须坚持对劳动者分层的原则,始终将平衡好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利益作为切入点;在劳动者单方即时解除制度方面,必须立足我国国情,既要维护好劳动者的相关权益,又要酌情考虑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对劳动者责任的追究上,必须要对违法和违约责任进行区别,坚持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的方针,以达到法律责任的道义性和功利性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劳动合同 单方预告解除 单方即时解除 违约责任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的基本理论12-22
- 第一节 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性质和特征12-15
- 一、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的含义12-13
- 二、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的分类13-14
- 三、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的特征14-15
- 第二节 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之法理依据15-22
- 一、个人自由主义到社会利益说的变迁: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哲学基石之演变16-19
- 二、保护弱者,,倾斜立法:社会法的理念追求19-22
- 第二章 劳动者单方解除制度之理论依据22-30
- 第一节 充分体现了劳动关系复合性特征22-25
- 一、对劳动关系平等性和隶属性特征的体现22-24
- 二、对劳动关系财产性和人身性特征的体现24-25
- 第二节 兼顾了劳动关系稳定性和流动性的统一25-30
- 一、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流动性要求26-27
- 二、劳动者单方解除制度对劳动关系稳定性和流动性的兼顾27-30
- 第三章 现行劳动者单方解除制度之不足30-57
- 第一节 劳动者单方预告解除制度存在的不足30-36
- 一、预告期的设计过于单一30-31
- 二、无固定期限合同的扩大适用将导致劳动关系平衡性丧失31-33
- 三、主要条文之间(劳动法31条与17条)存在解释与适用的混乱33-34
- 四、对强势劳动者规制不足34-36
- 第二节 劳动者单方即时解除制度存在的不足36-46
- 一、即时解除法定情形规定不全面36-39
- 二、在即时解除条件的认定上宽严不当39-41
- 三、经济补偿金计发依据不尽合理41-44
- 四、行使即时解除权的程序上存在歧义44-46
- 第三节 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制度责任体系存在的不足46-57
- 一、违约、违法责任界定不清46-51
- 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缺位51-53
- 三、责任形式存有瑕疵53-57
- 第四章 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制度的完善57-68
- 第一节 对单方预告解除制度的完善57-60
- 一、细化预告期的设计57-58
- 二、择时平等赋予用人单位单方预告解除权58
- 三、提高立法的严谨性和科学性58-59
- 四、加强对强势劳动者的规制59-60
- 第二节 对单方即时解除制度的完善60-63
- 一、完善即时解除的法定情形60-61
- 二、合理把握即时解除条件的宽严程度61-62
- 三、完善经济补偿金计发标准62
- 四、明确行使即时解除权的程序62-63
- 第三节 对劳动者单方解除合同责任体系的完善63-68
- 一、明确违法、违约责任的界限63-64
- 二、对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及构成要件准确定位64-65
- 三、对责任形式进行完善65-68
- 结语68-70
- 主要参考文献70-74
- 致谢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胜秋;;代签劳动合同 没有法律效力[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2 ;导言[J];法治论坛;2011年02期
3 刘莹;;劳动合同加盖劳动者私章是否有效[J];人事天地;2011年04期
4 剑华;;《劳动合同法》背后的劳资博弈[J];黄金时代;2008年03期
5 梁达;;谨防故意不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专家”[J];人事天地;2010年23期
6 张立君;;法律咨询[J];分忧;2011年03期
7 任宣;;全国人大常委会劳动合同法执法检查组来粤检查[J];人民之声;2011年08期
8 ;仲裁庭录[J];当代工人;2011年10期
9 苏汉宁;;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前[J];江门文艺;2011年11期
10 冷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大问题[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7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8 常凯;;《劳动合同法》应对还是执行[A];第四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鹏;;劳动者权利与科斯逻辑的边界——兼评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的争议[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10 张天武;孙强;;关于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评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田丽;措美县四项措施确保《劳动合同法》实施[N];西藏日报;2008年
2 记者 吴珊;市政协视察我市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情况[N];黑河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辛红;四川2000乡村邮递员盼劳动合同法保护[N];法制日报;2010年
4 通讯员吾斯曼江·买买提;阿图什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N];克孜勒苏报;2010年
5 实习记者林文捷;劳动合同法应完善个人劳动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记者 李树军;市人大检查《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情况[N];朝阳日报;2011年
7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研究所所长 林嘉;博弈与平衡:劳动合同法诞生记[N];光明日报;2011年
8 徐道稳 深圳大学法学院;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已初步实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见习记者 李吉斌;贯彻执行好劳动合同法不留死角[N];法制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徐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N];人民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瑜杰;当代中国守法问题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5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7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杜宁宁;劳动缔约“明示”义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张伊娜;完善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思考[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4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娟;论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则[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李晓娟;劳动关系非标准趋势下的劳务派遣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9 毛东彦;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劳务派遣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李鹏;劳动合同法视野下的竞业禁止[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者单方解除制度的立法评价及其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26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28263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