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
本文关键词: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有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私营经济继续壮大,劳资关系日渐复杂,同时,劳工意识的觉醒、劳动者权利意识的增强及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的不健全也使得劳资关系需要进一步调整。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种种弊端,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环节过多,周期过长,与此相反,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时效期间过短,不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劳动争议仲裁的民间性不足,仲裁程序虚化;劳动争议审判由法院民事庭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审理,不能满足劳动争议的专业性、社会性和效率性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应对我国这一制度予以反思、完善。 在国外,随着劳工运动的风起云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成为立法和司法关注的问题,各国相继对各自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他们在立法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如:美国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分为权利争议处理与利益争议处理,并分别配置了不同的处理程序;德国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分为劳动法院和社会保障法院,,分别负责不同类型、不同阶段的劳动争议的审理;法国的劳动法院只受理个体劳动争议,不审理集体争议;日本的个别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也具有鲜明的特色;等等。 本文的主旨在于通过研究主要发达国家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从各个国家对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处理方式、处理时限、立法技术等多方面总结其运行机制,从而取长补短,拟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欲改革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首先应该改革现行的“一裁两审”模式,实行折衷双轨制,即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当事人也可以不经过仲裁程序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折衷双轨制既考虑到了当前劳动争议处理模式改革的需要,又避免急风暴雨式的改革对现行法制的剧烈震荡;既尊重了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与诉权,又有利于劳动争议的快速高效解决。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由人民法院内部的劳动法庭按照劳动争议特别程序进行审理。劳动争议诉讼程序在民事诉讼程序的基础上,按照注重调解、实质公正、快速高效的原则,在审理期限、审判环节、举证责任等方面进行改造,以适应劳动争议审判的需要。通过上述一系列改造,.并辅之以配套制度的改革,来拟定我国劳动争议制度的改革方向。 本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从劳动争议及其制度的基本原理、争议制度的特性三部分予以分析阐述。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选择性地从美国、德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框架、争议制度的特色予以分析研究。第三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及缺陷,主要从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存在的缺陷等方面着手研究分析。第四章主要阐述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思路,从我国争议制度改革的宏观思路及改革的主要措施等方面提出我国完善这一制度的方向。
【关键词】: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仲裁 诉讼 劳动法庭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2
- 绪论12-13
- 第一章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基本原理13-20
- 第一节 劳动争议基本原理13-17
- 一、劳动争议的界定13-14
- 二、劳动争议的分类14-16
- 三、劳动争议的特性16-17
- 第二节 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基本原理17-20
- 一、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界定17
- 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特性17-20
- 第二章 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20-40
- 第一节 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解析20-25
- 一、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框架20-23
- 二、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主要特色23-25
- 第二节 德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解析25-30
- 一、德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架构25-29
- 二、德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主要特色29-30
- 第三节 日本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解析30-34
- 一、日本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架构30-33
- 二、日本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主要特色33-34
- 第四节 法国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解析34-36
- 一、法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基本架构34-36
- 二、法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主要特色36
- 第五节 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启示36-40
- 一、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完备的劳动法律法规36-37
- 二、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多样化,建立适合国情的劳动争议处理模式37
- 三、加强早期预防和强化调解的作用,强制原则与自愿原则并存37-38
- 四、逐步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38
- 五、大多设有专门劳动争议审判机构38
- 六、高度重视企业或行业内部的协调程序38-39
- 七、三方机制中的双轨制是大多国家采用的原则39
- 八、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争议中的调解、和解作用39-40
- 第三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现状及缺陷分析40-48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状40-43
- 一、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历史沿革40-41
- 二、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立法现状41-42
- 三、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基本构架42-43
-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缺陷分析43-47
- 一、"一裁两审"处理模式周期太长,不利于劳动争议的迅速解决43-44
- 二、劳动争议时效过短,不利于保障当事人的诉权44-45
- 三、仲裁民间性不足,公正性备受质疑45-46
- 四、由普通法院的民事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专业性不足,效率不高46
- 五、主要涉及权利争议,对利益争议的规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46-47
- 第三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缺陷的原因47-48
- 一、传统法律文化影响47
- 二、维权意识不强47
- 三、市场经济不发达47
- 四、立法技术不高、法律法规间存在冲突47-48
- 第四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的思路48-65
- 第一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的宏观思路48-51
- 一、充分利用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多种矛盾纠纷解决机制齐头并进48-49
- 二、调解职业化、仲裁社会化、诉讼专门化49-50
- 三、保证调解、仲裁、诉讼顺畅衔接50
- 四、建立劳动争议分类处理制度与多元化权利争议处理制度50-51
- 第二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举措之一:实行折衷双轨制51-58
- 一、学界关于裁审关系的主要观点述评51-55
- 二、我国的应然模式:折衷双轨制及其具体构造55-57
- 三、折衷双轨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57-58
- 第三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举措之二:设立劳动法庭58-63
- 一、关于劳动争议审判模式的主要观点述评58-60
- 二、我国的应然模式:劳动法庭及其具体构造60-61
- 三、设立劳动法庭的意义61-63
- 第四节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改革举措之三:完善调解制度63-65
- 一、劳动争议调解中存在的问题63
- 二、如何完善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制度63-65
- 结语65-67
- 参考文献67-70
- 致谢70-71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艳慧;;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工会作用研究[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2 ;维权服务法律领衔[J];当代工人;2011年12期
3 李江;;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学理论;2011年21期
4 林欧;周红阳;;外国劳动者在华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9期
5 燕艳;;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完善之路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刘源;;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完善[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刘展伟;;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在劳动争议案件中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年07期
8 小保;;分支机构能否成为用人主体?[J];就业与保障;2011年06期
9 刘彩琼;;试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不足与完善[J];南昌高专学报;2011年03期
10 刘焱白;;从实体到程序:劳动者实体权利的程序救济[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华;;对劳动争议处理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2 叶青华;叶坤;付清林;;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市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秀珠;;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法理学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白保群;;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姚彬;黄良军;;对处理劳动争议效率的思考[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舟山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课题组;;当前劳动争议处理中若干疑难问题与对策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四辑)[C];2005年
7 王建平;;当前劳动争议的特点和劳动争议处理中的特殊法律问题[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玉萍;;劳动争议纠纷仲裁案件的管辖问题——建立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上“双轨”管辖体系的可行性[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龚和艳;;劳动仲裁受案范围争议问题的法理分析[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10 孟钟捷;;试析德国魏玛时代集体合同制的兴衰[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娇萍 郑莉;委员建议依法用足用好劳动争议处理渠道[N];工人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伟杰;案件数量激增催生劳动法庭[N];工人日报;2010年
3 山东省泰安市劳动保障局 梁国言;泰安市全程调解促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科学发展[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4 张启;六盘水市 成立劳动争议处理研究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5 记者 严显艳;我市成立劳动争议处理研究会[N];六盘水日报;2009年
6 记者 陈羚 通讯员 李琴;劳动争议处理网络全覆盖[N];泰州日报;2010年
7 郑芸;现阶段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N];各界导报;2010年
8 雷远龙;新加坡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可鉴之处[N];工人日报;2011年
9 通讯员 沈谦;柯城区健全劳动争议处理网络[N];衢州日报;2011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崔霞;深圳拟设劳动法庭[N];深圳商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周卫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资争议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3 肖蓓;企业并购中劳动者劳动权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恒;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胡婧婷;美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芳霞;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陈唯得;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反思与完善[D];复旦大学;2010年
5 林小娥;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中的政府角色探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吴雪花;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周丹单;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丁贤;从裁审关系看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D];四川大学;2004年
9 李向云;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王晓乐;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工会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主要发达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研究及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49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14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