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若干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1 17:02

  本文关键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若干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的普及、交通的便捷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家乡到外地打工,随之而来的用工单位拖欠劳动报酬的问题日益显现。农民工被拖欠劳动报酬后采取私力救济无任何作用的情况下,很多人会选择公力救济。以往的公力救济的途径主要是劳动者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提起控告,但这些救济措施对用工单位的惩罚过轻且没有对其产生足够的威慑力,用工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写入其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是指用工单位有能力支付劳动报酬却通过转移财产、逃匿等手段不履行支付义务,在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发出责令支付劳动报酬通知书时仍不履行支付义务,且犯罪数额较大的行为。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依照《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的规定,通过自己的劳动应该得到的报酬,范围并不限于狭义上的工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财产权,财产权是公民基本的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纳入刑法的规范之内符合罪刑法定原则,从而在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之间实现平衡。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客体是劳动者的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对象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犯罪客观方面,一是行为人通过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犯罪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二是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犯罪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主体构成方面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主观方面是故意,犯罪目的是将劳动报酬据为己有或为己所用。本罪的法律适用问题主要是对“有能力支付劳动报酬而拒不支付”的认定标准问题,在此可比照“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中责令行为人说明财产来源不明的规定,责令用工单位说明拖欠劳动报酬的理由,若理由正当则不构成犯罪,否则将被追诉;用工单位支付拖欠劳动报酬的时间期限必须在公诉机关向法院提交起诉书之前。
【关键词】:拒不支付 用工单位 劳动者 劳动报酬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引言10-11
  • 一、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背景和理论依据11-14
  • (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立法背景11-12
  • (二)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理论依据12-14
  • 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构成14-27
  • (一)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客体14-17
  • 1、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要客体与次要客体14-16
  • 2、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对象16-17
  • (二)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客观方面17-21
  • 1、本罪的不作为行为方式分析18-19
  • 2、本罪的客观方面的具体表现19-21
  • (三)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主体21-24
  • 1、本罪的自然人犯罪主体21-22
  • 2、本罪的单位犯罪主体22-23
  • 3、不同犯罪主体的共同犯罪问题23-24
  • (四)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主观方面24-27
  • 1、本罪的罪过形式24
  • 2、犯罪的直接故意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24-27
  • 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27-32
  • (一) 罪与非罪的界限27-28
  • (二)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结果加重犯问题的认定28-29
  • (三)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量刑情节29-32
  • 结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3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3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蕾;;论人权范畴中财产权之内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若干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20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a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