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劳动合同法中二倍工资规则的反思与重构

发布时间:2022-02-26 16:37
  二倍工资规则随着劳动合同法的修改再次成为热门话题。二倍工资中的第一倍工资的法律属性属于劳动报酬,第二倍工资的法律属性既非补偿性赔偿,也非惩罚性赔偿或奖励赔偿,而应定位为奖励(惩罚)。现有二倍工资规则构造存在同类行为的违法性要件不同、"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冲突、部分地方政策性内部文件内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等缺陷。应当合理确定二倍工资重构的路径,科学确定二倍工资规则的违法性要件和责任限度等规范要素,通过对《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第82条及《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5、6、7条的修改并出台司法解释的方式实现规则重构。 

【文章来源】: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8,3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二倍工资规则法律属性定位的反思
    (一) 损害赔偿属性
        1. 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 还是过错责任, 抑或过错推定责任?
        2. 客观要件:行为损害赔偿, 还是结果损害赔偿?
        3. 责任性质:补偿性赔偿, 还是惩罚性赔偿?
    (二) 奖励赔偿属性
    (三) 奖励 (惩罚) 属性
二、二倍工资现有规则构造存在的缺陷
    (一) 同类行为的违法性要件不同
    (二) “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件冲突
    (三) 部分地方政策性内部文件内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
        1. 二倍工资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
        2. 二倍工资计算基数问题
        3. 二倍工资数额上限问题
三、二倍工资规则重构的策略
    (一) 合理确定二倍工资规则重构的路径
    (二) 明确二倍工资规则的规范要素
        1. 违法性要件
        2. 责任限度
    (三) 二倍工资规则重构的法条修正
        1.《劳动合同法》第14条第3款的修改
        2.《劳动合同法》第82条的修改
        3.《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6条的修改
        4.《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7条的修改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中国模式研究[J]. 李友根.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06)
[2]惩罚性赔偿制度质疑——兼评《侵权责任法》第47条[J]. 孙效敏,张炳.  法学论坛. 2015(02)
[3]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劳动者二倍工资请求权的适用条件研究[J]. 高战胜.  法学杂志. 2012(12)
[4]未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支付的上限问题[J]. 王忠.  中国检察官. 2012(14)
[5]用人单位违法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条款分析[J]. 王全兴,粟瑜.  法学. 2012(02)
[6]论二倍工资的若干法律问题[J]. 张沛儒.  中国劳动. 2011(04)
[7]奖励制度与惩罚性赔偿制度之争——评我国《侵权责任法》第47条[J]. 孙效敏.  政治与法律. 2010(07)
[8]惩罚性赔偿研究[J]. 王利明.  中国社会科学. 2000(04)
[9]法律奖励论[J]. 李友根.  法学研究. 1995(04)



本文编号:36448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6448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5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