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劳动报酬先取特权

发布时间:2017-05-25 08:07

  本文关键词:论劳动报酬先取特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目前劳动报酬清偿问题不容乐观,除却破产企业中受雇人劳动报酬清偿率过低,雇主对受雇人劳动报酬的恶意拖欠情况也十分严重。因其自身的特殊性质,受雇人的劳动报酬债权易于受到侵害,这就要求私法制度在配置雇佣关系中的权利义务时应当向受雇人更多的倾斜,以实现平等的私法理念。我国的私法制度在此方面还应当继续改进和完善。 劳动报酬先取特权是为担保雇佣关系中受雇人的劳动报酬债权而由法律直接设定在雇主的全部或者特定责任财产上的担保物权。作者认为我国应当借鉴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劳动报酬先取特权制度,为受雇人的劳动报酬特种债权提供物权上的有力保障与救济。劳动报酬先取特权作为先取特权制度中的一项权利,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担保制度。劳动报酬先取特权,以最直接的方式体现了保护劳工的社会政策。平等为近代民法的基本原则,而现代民法更注重民事主体实质上的平等,对经济弱者给以特殊的保护,以实现社会公平的价值目标。劳动报酬先取特权,正是私法平等理念之下的产物。 在前言部分,作者借助国际劳工组织的已有研究成果界定了本文中的“劳动报酬”,为此后劳动报酬先取特权的展开与论证统一概念的使用。 除前言与结论,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我国劳动报酬清偿的现实困境与我国私法制度在保障受雇人劳动报酬债权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足。首先,作者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来说明我国目前劳动报酬清偿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其次,作者对现有的保障劳动报酬债权的私法规范进行了梳理、分析,我国在此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 第二部分是劳动报酬债权应当获得特殊保障的理论基础以及域外在此问题上的立法实践。作者从法经济学、法哲学以及法社会学三个方面为劳动报酬债权获得私法上的特殊保障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比较法上的分析,国外在此问题上规定的劳动报酬先取特权可以为我国私法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提供经验与启示。 第三部分是我国在借鉴劳动报酬先取特权时应当具备的制度基础。为受雇人的劳动报酬债权设定法定担保物权,必然会涉及先取特权与担保物权,而这两项制度是劳动报酬先取特权存在的基础。我国并没有完整的先取特权制度,只零散的规定了几项具体权利,所以作者认为可以将先取特权作为法定担保物权的一项纳入我国担保物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各项担保物权的调整范围,为劳动报酬先取特权的借鉴扫清制度障碍。 第四部分是劳动报酬先取特权应然的权利结构以及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展开。按照先取特权的一般原理,劳动报酬先取特权也因标的物的范围不同而分为一般先取特权与特别先取特权。除作为法定担保物权的基本权利内容,劳动报酬先取特权在担保的债权范围、效力、权利行使等方面也有其特殊之处。特别是劳动报酬先取特权的设立对其他担保物权人、雇主的担保信用均有影响,因此在权利的效力以及行使上要对其加以一定的限制。
【关键词】:劳动报酬 清偿 特殊保障 先取特权 担保物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3;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前言10-14
  • 本文中的“劳动报酬”之界定10-12
  • 选题说明12-13
  • 论证思路13-14
  • 第一章 我国劳动报酬清偿的现实困境14-19
  • 一、现实中存在的问题14-15
  • (一) 劳动报酬争议案件的数量持续增长14
  • (二) 受雇人劳动报酬不能完全受偿14-15
  • (三) 恶意拖欠劳动报酬问题突出15
  • 二、我国相应私法规范存在缺陷15-18
  • (一) 现有规范不能实现劳动报酬的平等保护16-17
  • (二) 对劳动报酬之债的救济有限17
  • (三) 劳动报酬优先受偿的权利基础不明晰17-18
  • (四) 现有规范之间存在冲突18
  • 本章小结18-19
  • 第二章 劳动报酬特殊保障的理论基础与域外经验19-31
  • 一、劳动报酬特殊保障的合理性19-23
  • (一) 法经济学的分析19-20
  • (二) 法哲学的解释20-21
  • (三) 法社会学的论证21-23
  • 二、域外私法对劳动报酬的特殊保障23-27
  • (一) 大陆法系的典型立法例23-26
  • (二) 英美法系的相关规定26-27
  • 三、比较法上的启示27-29
  • (一) 劳动报酬的优先受偿27
  • (二) 强化对劳动报酬之债的保护27-28
  • (三) 借鉴劳动报酬先取特权制度28-29
  •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劳动报酬先取特权的制度基础31-40
  • 一、先取特权的基本原理31-34
  • (一) 称谓选择31-32
  • (二) 先取特权的性质32-33
  • (三) 先取特权的分类33
  • (四) 先取特权的效力33-34
  • (五) 先取特权的功能34
  • 二、担保物权体系中的先取特权34-39
  • (一) 先取特权制度的引入35-36
  • (二) 与我国担保物权体系的融合36-39
  • 本章小结39-40
  • 第四章 劳动报酬先取特权的应然结构40-55
  • 一、劳动报酬先取特权的不同样态40-43
  • 二、担保的债权范围43-45
  • 三、劳动报酬先取特权的效力45-52
  • (一) 一般效力45-48
  • (二) 对其他担保物权的效力48-52
  • (三) 劳动报酬先取特权之间的竞合52
  • 四、权利的行使52-54
  • (一) 权利的行使方式52-53
  • (二) 对劳动报酬一般先取特权的特殊限制53-54
  • 本章小结54-55
  •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60
  • 附录一 我国近年劳动报酬争议案件概况60-62
  • 附录二 破产案件中劳动报酬拖欠情况62-64
  • 附录三 进城务工人员劳动报酬拖欠情况64-6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利明;;关于劳动债权与担保物权的关系[J];法学家;2005年02期

2 牛德生;资产专用性理论分析[J];经济经纬;2004年03期

3 黄少安,赵海怡;破产企业劳动债权是否应该法定为优于有担保债权受偿——一个法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经济科学;2005年04期

4 张韶华;优先权、信贷担保权与破产欠薪清偿问题[J];金融研究;2005年05期

5 左平良;论生存性债权对担保物权的优先行使[J];云梦学刊;2001年04期

6 韩长印;破产优先权的公共政策基础[J];中国法学;2002年03期

7 郑尚元;;雇佣关系调整的法律分界——民法与劳动法调整雇佣类合同关系的制度与理念[J];中国法学;2005年03期

8 刘乔发;船舶优先权先于修船留置权受偿之不完全合理性思考[J];珠江水运;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劳动报酬先取特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3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393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9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