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隐蔽劳动关系
发布时间:2017-06-20 15:09
本文关键词:论隐蔽劳动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所谓隐蔽劳动关系,是指假造某种与事实不同的表面现象,从而达到限制或削弱法律所提供保护目的的一种旨在隐藏或扭曲真实存在的劳动关系的法律关系。其手段包括以另一种法律外壳加以掩盖或赋予其另一种使劳动者获得更少保护的工作形式。 作为一种新兴的规避劳动法律法规的方式,其已被一些企业所采用并呈现出逐渐蔓延的趋势。然而,国内对此研究极少,且尚未引起重视,国外也仅对与之相似的“隐蔽雇佣关系”有过研究。当前,认真研究和遏止这种更具隐蔽性和危险性的劳动违法行为,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隐蔽劳动关系作为一种非正常的劳动关系,从本质上看属于劳动关系,但从外表上看却属于另外一种法律关系或者被另外一种事实或法律安排所掩盖的关系,然而其法律特征却与这种表面关系有一定的差别。从主观意愿上讲,隐蔽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为谋生不得不接受此类安排,并非出于自愿。 隐蔽劳动关系在实践中有很多表现形式,笔者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其它法律关系掩盖劳动关系的隐蔽劳动关系,这类表现形式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非以被迫企业化方式形成的隐蔽劳动关系,这主要是一些“非典型”的劳动关系,如:实习生、培训生、学徒以及其他因法律关系不甚明确或法规不甚明确而导致用人单位籍此掩盖劳动关系的情形。这一种内也包括因与劳动关系界限不甚清晰而经常被利用的雇佣关系。另一种是以被迫企业化的方式形成的隐蔽劳动关系,包括以劳务合同形式存在的如承揽、代理等其他隐蔽劳动关系。隐蔽劳动关系的第二类表现形式是采用一种工作形式或安排使劳动者获得更少的法律保护,这一类主要包括劳务派遣关系等。 关于如何确认一种劳动关系之外的法律关系或劳务派遣关系是否属于实质上的劳动关系,文章的第三部分根据不同的类别,论述了不同法律关系的特征及其与隐蔽劳动关系的主要区别,提出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以期能在实践中给劳动监察和处理劳动纠纷的司法部门以参考。 最后,对于如何应对处理隐蔽劳动关系,作者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给予了一定的建议,鉴于隐蔽劳动关系是一个新生的事物,且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为区分是否属于隐蔽劳动关系所制定的标准应既具有可操作性又能防止用人单位进一步对该标准进行规避,所以建议该标准应当具有一定的原则性和灵活性,以利于劳动监察部门和司法部门根据个案情况分别进行审查。
【关键词】:隐蔽劳动关系 雇佣关系 承揽关系 实习生 学徒 劳务派遣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7
- 一、问题的导出9-10
-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0-11
- 三、目前的研究情况及缺陷11-17
- 第一章 隐蔽劳动关系17-23
- 一、劳动关系的概念17
- 二、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渊源17-18
- 三、隐蔽劳动关系的概念18-19
- 四、隐蔽劳动关系的特点19
- 五、隐蔽劳动关系的负面影响19-21
- 六、隐蔽劳动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的比较21-23
- 第二章 隐蔽劳动关系的鉴别及其表现形式23-39
- 一、隐蔽劳动关系的鉴别23-26
- (一) 劳动关系的特征23-24
- (二) 隐蔽劳动关系的界定24-26
- 二、表现为他种法律关系的隐蔽劳动关系26-31
- (一) 表现为雇佣关系的隐蔽劳动关系26-28
- (二) 表现为实习关系的隐蔽劳动关系28-30
- (三) 表现为学徒、练习生关系的隐蔽劳动关系30-31
- 三、表现为"被迫企业化"形式的隐蔽劳动关系31-36
- 四、采用某种形式使劳动者获得更少保护的隐蔽劳动关系36-39
- 第三章 对隐蔽劳动关系的应对措施39-41
- 结论41-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全兴;;劳动派遣是“鸡刀”还是“牛刀”——我国劳动派遣的现实本质及其矫正[J];当代法学;2006年06期
2 龙杨;;辨析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J];东方企业文化;2007年03期
3 曾礼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差异性分析及认定[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4 刘记福;;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法律适用之比较[J];湖湘论坛;2006年04期
5 李世军;陆燕春;;如何区分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和承揽关系[J];经济论坛;2006年02期
6 吴向红;李炳安;;雇佣关系性质论[J];就业与保障;2006年01期
7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中国劳动;2004年04期
8 夏群佩,王新平;如何区分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J];中国劳动;2004年09期
9 夏波光 ,邱婕;劳务派遣,期待走向规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10 薛孝东;国内外劳务派遣立法比较[J];中国劳动;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吉林农村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肖东梅;论事实劳动关系[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2 陆燕;雇佣合同与劳动合同的比较及法律适用[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论隐蔽劳动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6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6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