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农民工迁徙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1 21:10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迁徙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随着我国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挺进步伐的加快,农民工群体随之产生,他们顺应市场发挥劳动力资源基础配置的要求,在城乡二元结构有待根本性突破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条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就业道路。作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劳动产业大军,我国的农民工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适应历史发展,农民工的迁徙行为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的强大动力,但农民工在迁徙的过程中以及迁徙之后权益被侵犯时有发生。迁徙自由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算作是一项很新的权利,但由于种种社会历史原因,使得这样的一项权利在我国的人权保护体系中长期缺失。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对迁徙自由的进一步研究才显得更加的重要。 迁徙自由可以理解为公民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享有的人身和行动由自己支配而不受非法干预或限制的权利,并且在能享有与迁入地居民同等权利保障的前提下变更居住地的自由,它包含了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迁徙行动本身的自由,另一个层面是迁徙自由权行使过程中的相关待遇问题。对于迁徙的农民工而言,除了教育、性别平等、劳动就业问题这几大主题,因迁徙而产生的权利困境可能是他们面对的最为基础和突出的问题。本文的核心在于探讨农民工具有迁徙自由,与此同时在农民工迁徙过程中更加注重身份平等。本文从我国农民工迁徙的一般理论出发,分别从农民工迁徙中的最突出的三个问题:农民工迁徙过程存在的劳动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农民工迁徙中的女性农民工性别平等问题入手,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现状和原因的分析,以公民权的视觉探讨对农民工迁徙自由制度的建构。 研究解决好农民工迁徙法律问题,切实保护他们的迁徙自由以及由此而衍生的相关权利,营造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提高农民工群体的整体素质,增强他们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关乎“三农”问题的解决,同时也关乎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更是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农民工 农民工迁徙 公民权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绪论8-12
  • 0.1 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目的8
  • 0.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8-10
  • 0.3 论文的总体思路10-12
  • 1 农民工迁徙的一般分析12-19
  • 1.1 对农民工与农民工迁徙的概念理解12-15
  • 1.1.1 权利主体“农民工”的界定12-13
  • 1.1.2 农民工人权保障的关键——迁徙自由13-15
  • 1.2 农民工迁徙概况15-19
  • 1.2.1 农民工迁徙的数量和规模15-16
  • 1.2.2 农民工迁徙的区域分布16-17
  • 1.2.3 农民工迁徙的人员比例17
  • 1.2.4 农民工迁徙中的性别比例17-19
  • 2 农民工迁徙与农民工劳动就业权19-26
  • 2.1 农民工迁徙之后的劳动就业问题19-21
  • 2.1.1 迁徙后农民工的就业状况19-20
  • 2.1.2 迁徙后农民工的个人劳动收入及增长率20-21
  • 2.2 农民工在迁入地劳动就业问题的根源21-26
  • 2.2.1 户籍制度影响农民工就业平等权的实现21-22
  • 2.2.2 政府职能缺失影响农民工就业平等权的实现22-23
  • 2.2.3 农村土地制度影响农民工迁徙23-24
  • 2.2.4 地方民主制度影响农民工迁徙24-26
  • 3 农民工迁徙与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26-30
  • 3.1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现状26-28
  • 3.1.1 农民工子女在迁入地入学机会的不平等26-27
  • 3.1.2 农民工子女升学机会的不平等27-28
  • 3.2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缺失的原因分析28-30
  • 3.2.1 农民工子女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所致的权利缺失者28-29
  • 3.2.2 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为户籍制度所限制29-30
  • 4 农民工迁徙中的女性农民工性别平等问题30-35
  • 4.1 迁徙到城市中的女性农民工问题分析30-32
  • 4.1.1 女性农民工的就业与劳动权益30-31
  • 4.1.2 女性农民工社会与政治参与31-32
  • 4.2 问题的原因32-35
  • 4.2.1 女性农民工的弱势地位被资本和权力所利用32-33
  • 4.2.2 女性农民工是被户籍制度剥削的最底层33
  • 4.2.3 女性农民工是底层的权利贫困者33-35
  • 5 农民工迁徙自由实现之制度建构35-49
  • 5.1 公民权:一种研究农民工迁徙的视角35-37
  • 5.1.1 迁徙自由纳入公民权保护:美国迁徙自由的重要启示35-36
  • 5.1.2 公民权——农民工社会政策体系建构的价值基础36-37
  • 5.2 农民工迁徙自由之制度安排37-49
  • 5.2.1 微观层次:农民工自身保障其迁徙自由的实现37-39
  • 5.2.2 中观层次:非政府组织应积极参与保障农民工迁徙自由39-41
  • 5.2.3 宏观层面:政府保障农民工迁徙自由41-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丽;;试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2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李雪平;国际人权法上的迁徙自由和移徙工人的权利保护——以中国农民工为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吴家清,杜承铭;论宪法权利价值理念的转型与基本权利的宪法变迁[J];法学评论;2004年06期

5 张千帆;流浪乞讨人员的迁徙自由及其宪法学意义[J];法学;2004年07期

6 李赞;;从宪法判例看美国迁徙自由的发展[J];法制与社会;2007年04期

7 熊光清;;欧洲的社会排斥理论与反社会排斥实践[J];国际论坛;2008年01期

8 陈微微;对女性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法律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9 莫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和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8年31期

10 刘国瑜;创新农村教育制度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余成瑶;[N];中国信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志浩;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2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与制度冲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侯晋封;中国农民工流动就业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蓓;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2 许丽娟;迁徙自由的权利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康小红;对“农民工”平等权的思考[D];贵州大学;2007年

4 张彩萍;移徙工人人权的国际保护[D];外交学院;2007年

5 葛修路;农民工权利保护的宪法学思考[D];山东大学;2007年

6 孙长海;农民工动态演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孟孟;“农民工”身份的法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邵青青;论农民工子女的受义务教育权问题[D];山东大学;2008年

9 赵冬梅;农民工劳动权保障的法与社会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潘磊;我国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职能定位与发展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农民工迁徙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99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699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