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17-06-26 02:08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民工作为我国劳动者阶层的一个独特的群体,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多,其群体也开始细分,上一代农民工逐步被新生代农民工所取代。定义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采取“年龄+身份+职业”的模式。在年龄方面表现为十六周岁以上,一九八零年之后出生的农村青年;在身份体现上,基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新生代农民工其身份仍然是农民;最后,在职业表现方面,他们大多在城市劳动密集型产业中从事着低技能要求的体力、半体力劳动。作为新形势下成长起来年轻一代农民工,与他们父辈相比,其教育背景、心理素质、就业行业及地域倾向、消费方式、维权意识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新特点。这些在城市中打拼的年轻人,他们迫切希望融入城市,却遭遇着方方面面的瓶颈:户籍、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等。就业乃民生之本、安邦之策、稳定之基。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城镇化质量、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离开了农村,但是基于我国长期实行的二元户籍制度的影响,他们的农民身份并没有得以改变。加之国家尚未出台关于反对就业不平等的法律法规,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寻找工作过程中遭受着诸多不平等待遇,并且得不到相应的救济。主要表现为就业机会歧视、就业待遇歧视、就业保障歧视三方面。平等的就业权在国家法律上有明文规定,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歧视本质上是对其平等就业权的侵害。当然,就业歧视作为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同样存在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欧美等国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反就业歧视理论,尤其是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通过学习这些国家反就业歧视法律规制,从反就业歧视立法框架、专门机构及其运作程序方面为完善我国相关制度提供有益的借鉴。最后,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就如何破解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提出相应法律对策:积极推进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改革;构建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体系;普及法制教育,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健全保障机制,为农民工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就业歧视 法律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412.6;D92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引言8-13
  •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8-9
  • (二)文献综述9-11
  • 1、国外相关研究9-10
  • 2、国内相关研究10-11
  • (三)文章结构及主要研究方法11-13
  • 1、文章结构11-12
  • 2、主要研究方法12-13
  •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概述13-21
  •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界定13-18
  • 1、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13-15
  • 2、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15-18
  •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含义18-21
  • 1、就业歧视的概念18-20
  • 2、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概念20-21
  •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及法律原因分析21-28
  • (一)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现状梳理21-23
  • 1、就业机会歧视21
  • 2、就业待遇歧视21-22
  • 3、就业保障歧视22-23
  • (二)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法律原因分析23-28
  • 1、户籍制度限制依然24-26
  • 2、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不完善26-28
  • 三、西方国家反就业歧视法律规制考察28-36
  • (一)美国反就业歧视法律规制28-30
  • 1、反就业歧视立法框架28-29
  • 2、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及其运作程序29-30
  • (二)英国反就业歧视法律规制30-32
  • 1、反就业歧视立法框架30-31
  • 2、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及其运作程序31-32
  • (三)荷兰反就业歧视法律规制32-34
  • 1、反就业歧视立法框架32-33
  • 2、反就业歧视专门机构及其运作程序33-34
  • (四)西方国家的反就业歧视对我国的启示34-36
  • 1、反就业歧视工作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支持和保障34
  • 2、反就业歧视法律需要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执法机构支持34-35
  • 3、反就业歧视推行需要政府倡导下的全社会积极参与35-36
  • 四、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的法律对策36-44
  • (一)积极推进与户籍制度相配套的改革36-37
  • (二)构建完善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37-40
  • 1、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37-39
  • 2、成立专门的反就业歧视监督和救济机构39
  • 3、健全反就业歧视之救济路径39-40
  • (三)健全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体系40-42
  • 1、建立专门面向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机构40-41
  • 2、加大对农民工法律援助的宣传力度41
  • 3、设立专项农民工法律援助经费,大力培养法律援助人才41-42
  • (四)加强法制教育,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保障机制42-44
  • 1、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42
  • 2、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保障机制42-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瑞鑫;傅慧芳;;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变迁[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04期

2 吴红宇;谢国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基于东莞塘厦镇的调查分析[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3 王正中;;“民工荒”现象与新生代农民工的理性选择[J];理论学刊;2006年09期

4 李莎;;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梁宇;;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及其成因[J];市场论坛;2007年04期

6 蔡亚林;赵博通;;80后民工新生代[J];经济;2007年08期

7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J];学术探索;2007年03期

8 李建荣;;要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现状[J];兵团工运;2007年08期

9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心态[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年10期

10 聂洪辉;;新生代农民工及流动儿童的城市融入探析[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绍辉;;“为承认而斗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五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年

2 张锦华;;经济转型视角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分析——基于长三角的田野调查和实证分析[A];技术创新与现代农业发展[C];2009年

3 谭云霞;;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入党问题的探讨[A];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暨贺州市创新党建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冯丹;;浅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王全迪;;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与就业[A];“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徐祖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社会资本视角[A];社会管理创新与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七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1)[C];2011年

7 崔铁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及引导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8 赵丽欣;;新生代农民工精神需求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2年

9 刘震;;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与服务[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10 冯丹;张庆武;;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预估指标框架构建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莉;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出炉 七成农民工感觉孤独[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王庆环;新生代农民工:值得关注的社会群体[N];光明日报;2007年

3 本报评论员 张刃;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困扰要“对症下药”[N];工人日报;2007年

4 邓琳;新生代农民工消费能力不容小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李亚杰邋刘娟 葛素表;新生代农民工新“望子成龙”:盼子女当博士[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6 李亚杰邋刘娟;新生代农民工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本报记者 车辉;谁为新生代农民工教育“买单”?[N];工人日报;2008年

8 长子中;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鹏权;城市化:新生代农民工的重要诉求[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10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志忠;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N];浙江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传慧;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唐茂林;为承认而斗争: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离职心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3 陈云川;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嵌入、职业嵌入与工作绩效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4 史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7 黄庆玲;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8 秦伟平;新生代农民工工作嵌入:双重身份的作用机制[D];南京大学;2010年

9 肖红梅;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10 闫涛;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供需分析及提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艳娜;新生代农民工的需要心理及教育引导[D];中南大学;2009年

2 黄小亮;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过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李小红;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张锐;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学进;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思想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婧;制造业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和构建[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郑德宝;新生代农民工角色困境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瑞;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曾丽;珠三角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1年

10 徐方坤;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社会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歧视及其法律规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4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484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