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经济补偿金的适用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经济补偿金的适用
更多相关文章: 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用人单位 仲裁法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者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案件 程序法与实体法 劳动仲裁
【摘要】:【裁判要旨】程序法与实体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程序法可以溯及既往,但其溯及既往的对象必须是审理中的案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属于程序法,其程序性规范调整的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各项审理活动,而不是双方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这一事实本身。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理应受劳动合同法的调整,如果用人单位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未依法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应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做出处理。
【作者单位】: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关键词】: 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法 用人单位 仲裁法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者 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案件 程序法与实体法 劳动仲裁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 【裁判要旨】程序法与实体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程序法可以溯及既往,但其溯及既往的对象必须是审理中的案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属于程序法,其程序性规范调整的是劳动争议案件的各项审理活动,而不是双方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这一事实本身。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清平,段斌;企业会计涉假民事法律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张萍;;论大学生现代意识——从素质教育谈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高光亮;;论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的完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李佑标;论行政非法证据排除规则[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宣海林,郑鸣;以法律解决中国农民问题的必要性[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6 唐北湘;徐昱春;;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法理分析与经济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闫弘宇;区域法律文化发展与中国法律文化建设[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杨文杰;“稳定”的法理解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蒋云立;从婚姻契约论角度谈“网婚”问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魏增产;WTO规则模糊性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杨方;;欧共体反倾销日落复审制度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3 邬先江;;船舶承租人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权利初探——兼评“The CMA Djakarta”轮案[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额的计算问题——“M.V.Dae Myong”轮责任限制案引发的思考[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德满;;法律解释与律师诉讼业务[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飚;商事仲裁监督与制约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邓辉;论公司法中的国家强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孙统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起的反思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方金刚;案件事实认定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谭志君;证据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王刚义;政治文明与法律服务的社会化[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9 万永海;刑事法庭调查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孙连钟;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冰;人大代表专职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郑铭;改革完善民事检察制度的原则性思考[D];厦门大学;2001年
3 何晓睿;论海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的规范性问题[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李胜利;制定《反垄断法》背景下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订与完善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5 梁三利;合同附随义务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03年
6 孙振廷;教唆犯若干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7 刘学平;破产失权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8 张红战;证人资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李长友;民事责任竞合的法理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曹洪文;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医疗、就业补助金能否与经济补偿兼得[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7期
2 ;如何适用《劳动合同法》计算经济补偿[J];中国社会保障;2009年06期
3 ;扣发职工工资要加发25%的经济补偿金[J];当代工人;2010年08期
4 王少波;;对《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条款的现实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6期
5 袁建文;;单位倒闭时合同期满终止是否有经济补偿?[J];中国劳动;2011年08期
6 单仕东;王新晖;;如何认定劳动合同中的经济补偿金约定[J];中国劳动;2009年03期
7 丁宇翔;;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经济补偿金的适用[J];人民司法;2009年02期
8 ;终止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关系应付经济补偿[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7期
9 郑保然;;学会用劳动合同法保护劳动者自身的合法权益[J];内江科技;2008年05期
10 魏娟玲;;《劳动合同法》中关于经济补偿金的相关问题[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富;;新《劳动合同法》与新型雇佣方式的发展[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孙为新;;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处罚之我见[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周国锡;;证券公司破产中员工经济补偿金的支付[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黎秀蓉;;《劳动合同法》的博弈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齐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的“软法”现象刍议[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天武;孙强;;关于我国竞业禁止制度的评析[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8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9 ;贯彻《劳动合同法》的策略和方法[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10 钱祥福;;试论工会推进劳动合同制度建设的途径与方法[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若鱼;回归经济补偿金的立法目的[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2 记者 蒋悦飞邋练情情 实习生 龚恩泽 庞晓茗;定额没完成被炒可要求补偿金[N];广州日报;2007年
3 华伦辉;合同到期也应支付补偿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4 周斌;别让“代通知金”越俎代庖[N];人才市场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丁国元邋实习生 姚远;劳动者50元补偿金引发法律适用争议[N];工人日报;2008年
6 班书尚 顾晓昕;解除合同后可享受经济补偿[N];连云港日报;2007年
7 吴威;并购:一波三折后的短暂幸福[N];中国经营报;2007年
8 马培贵;女员工哺乳期间被辞退获补偿[N];深圳特区报;2008年
9 陆占奇;突击裁员不是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的“良方”[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刘楚汉;保护企业利益亦是《劳动合同法》题中之义[N];中国企业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卫锋;《劳动合同法》与和谐劳聘关系的构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3 王皎皎;解雇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沈同仙;劳动力派遣中的政府规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6 王天玉;工作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吴宏洛;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劳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翼飞;公司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9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四川中小企业员工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2 柯振兴;劳动合同法的双倍工资赔偿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谷长江;劳动法上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4 黄凯;论劳动合同法中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苏宁;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法律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6 邓雅静;《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白文钦;中韩劳动合同制度比较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刘松珍;我国劳动合同违约金立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宣明旭;劳动合同法中的经济补偿金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卿松;《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199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19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