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恶意欠薪法律防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6 18:05

  本文关键词:恶意欠薪法律防范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恶意欠薪 法律预防 法律制裁


【摘要】:与一般欠薪行为不同,恶意欠薪是以非法占有劳动者劳动报酬为目的,故意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行为。这种“故意”,是在知情之上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明知会有劳动者劳动报酬权受损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这一后果,有能力支付却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通过行为表示不支付劳动报酬。当恶意欠薪行为所涉金额较大,或者所涉劳动者人数众多,或者侵犯了劳动者的生命权,危害到社会劳动管理秩序时,就会构成犯罪型恶意欠薪。 用人单位之所以明知恶意欠薪行为的危害后果还故意为之,主要的法律原因在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法律地位不平等;恶意欠薪的法律预防机制非常不健全;政府的积极作为义务缺位;恶意欠薪者违法成本低于违法所得。因此,我国可以从事前法律预防和事后法律制裁两方面分别消除恶意欠薪者违法犯罪的动因。 对恶意欠薪的法律预防应成为法律防范的主要措施。首先政府应以保障劳动者利益为根本,确立预防恶意欠薪的法律理念并通过具体作为义务实现该理念;其次,制定《欠薪保障基金法》,明确规定欠薪保障基金的管理机构及其职责、欠薪保障基金的来源和缴纳程序、欠薪保障基金的垫付和追偿程序等具体内容;同时完善企业工资支付信用机制,制定可操作性的守信奖励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最后,通过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改变劳资双方的悬殊法律地位,使劳动者能联合起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 为了坚持刑事歉抑原则,对恶意欠薪的制裁有必要以民事制裁和行政制裁为主,而以刑事制裁为辅。在民事制裁方面,应当尽快取消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和完善支付令制度,以劳动者的实际损失作为主要的参照标准计算经济赔偿金,加大对恶意欠薪者的惩罚;在行政制裁方面,增加“没收违法所得”的制裁措施,严厉追究政府投资工程项目中政府的行政责任;在刑事制裁方面,明确规定“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定罪数额、犯罪的严重情形和罚金数额等问题,实现《刑法修正案(八)》的立法初衷。
【关键词】:恶意欠薪 法律预防 法律制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0
  • 引言10-11
  • 一、恶意欠薪的认定11-18
  • (一) 恶意欠薪的概念11-12
  • (二) 恶意欠薪的构成要件12-15
  • (三) 我国关于恶意欠薪的法律规定15-18
  • 二、恶意欠薪频发的主要法律原因18-25
  • (一)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法律地位不平等18-19
  • (二) 法律预防机制不健全19-21
  • (三) 政府积极作为义务缺位21-23
  • (四) 恶意欠薪者违法成本低于违法所得23-25
  • 三、恶意欠薪的法律预防25-32
  • (一) 政府确立和实现预防恶意欠薪的法律理念25-27
  • (二) 构建《欠薪保障基金法》27-29
  • (三) 完善企业工资支付信用机制29-30
  • (四) 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30-32
  • 四、恶意欠薪的法律制裁32-38
  • (一) 违法型恶意欠薪的法律制裁32-35
  • (二) 对犯罪型恶意欠薪的刑事制裁35-38
  • 参考文献38-43
  • 致谢4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静漪,魏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劳动权的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周贤日;;我国港台地区欠薪保障基金制度比较研究[J];比较法研究;2010年06期

3 冯彦君;劳动权的多重意蕴[J];当代法学;2004年02期

4 张学良;;国外企业欠薪保障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4期

5 郭明瑞,张平华;论恶意抵押[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陈凯;;略论人权观在和谐社会中的表达[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曾粤兴;刘阳阳;;欠薪入罪应当慎行[J];法学杂志;2010年09期

8 张建明;;根治农民工欠薪的政府责任及法律对策[J];法治研究;2007年08期

9 党日红;;“恶意欠薪”刑法规制必要性思考[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张国强;;规范劳动定额标准以维护职工劳动报酬权益[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本文编号:5272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272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