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准劳动关系确认标准探讨
本文关键词:非标准劳动关系确认标准探讨
【摘要】: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来看,工业化经济向全球化经济发展是必然趋势,在这种趋势下,非标准劳动关系呈现出规模的现象也是必然的。由于非标准劳动关系相比标准劳动关系存在许多不同的特征,形式也多种多样,给劳动关系的确认造成了很大的难度。而在当前我国的立法体系中,关于非标准劳动关系的立法还不够完善,司法实践中对非标准劳动关系的认定也不够统一。劳动关系的确认是劳动实体法和程序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其决定了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也是一切劳动争议案件的基础问题。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关键词】: 劳动关系 非标准 劳动争议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自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5月发布的《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实施以后,确认劳动关系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的一个单独的案由正式产生。如今7年多过去了,确认劳动关系争议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是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者的权利保护进一步加大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晓芋,季淑娟;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境及其救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2 许建宇;;“用工”法律问题初探[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3 丁建安;;企业劳动规章的法律性质辨析——兼评我国企业劳动规章法律制度[J];北方法学;2009年03期
4 杨正喜;潘军;;新时期我国产业行动及其法律规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谢增毅;;劳动关系的内涵及雇员和雇主身份之认定[J];比较法研究;2009年06期
6 高云飞;;企业社会责任背景下的中日工会法比较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盖威;;完善我国劳动立法的若干对策与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何平;谢天长;王全兴;;法定代表人与其公司有无劳动关系:由几起案例引发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9 李志明;;社会保险权与社会权、劳动权的分野[J];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10 李亮山;;《劳动合同法》实施下对劳动者权益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赵万一;李秀文;;论职工(劳动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杨俊青;卫斌;夏晓莎;; 山西非国有企业劳资关系问题调查研究报告[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3 刘沛佩;;浅析劳务派遣的《劳动合同法》规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4 黄钰;刘晓明;关保英;戴建平;张宪民;裘国梁;吴祖强;刘伟东;吴薇;朱永康;陆敬波;崔凯;姜国栋;罗欣;金苗林;张福祥;;劳动合同法与劳动行政管理关系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5 吕景春;;和谐劳动关系的“合作因素”及其实现机制——基于“合作主义”的视角[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6 胡芬;;服务型政府与就业服务权保护[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卿涛;杨丽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企业劳动关系的理论模型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马维山;;承包合同形式下事实劳动合同关系的辨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李培智;;劳动关系概念论纲[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周国;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劳动契约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微波;利益分析视角下的转型期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穆随心;劳动法“倾斜保护原则”正义价值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龙帝(Mr.Vitoonthep Nawadejo);劳动规章制度立法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诸彦含;员工交换关系感知对个体行为的作用机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杨丽君;企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孟兆芳;以人为本视角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原;解雇事由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智军;中国对日外派劳务人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郭静薇;我国劳动规章制定程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吴松恩;雇主责任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路遥;可撤销劳动合同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凌湛;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安增莹;完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几点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万锦;;私营企业劳动关系刍议[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沈长月;刘志军;;论劳动法的经济伦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03期
3 ;法律热线[J];共产党人;2008年03期
4 赵德淳;论我国《劳动法》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J];理论界;2004年04期
5 蔡金梁;;非标准劳动关系在用人单位的适用[J];人力资源;2011年08期
6 王青莲;;市场经济与劳动争议[J];北京工人;1994年02期
7 路红;从无序到有序——现阶段劳动争议特征分析[J];广州师院学报;1999年06期
8 高德健;;几种特殊劳动关系引发的劳动争议[J];山东劳动保障;2001年12期
9 宋敏生;;浅议预防劳动争议的对策[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10 葛少英;;论劳动争议的有效预防[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小平;;新时期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A];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2008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资料汇编[C];2008年
2 陈诗达;;工会协调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郭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合同立法必须完成的历史使命[A];2006中国管理学家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管理创新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玉华;;劳动争议及其预防[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红伟;;浅析企业并购中对劳动关系变化的处理[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叶青华;叶坤;付清林;;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我市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现状及对策探析[A];宜春市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谢忠东;;试论涉外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陈诗达;;完善劳动(集体)合同制度,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冯亚;孙晓军;杨德文;许青;;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A];第九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8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董保华;裘国梁;张宪民;戴建平;屠可风;宋志宏;周开畅;陆胤;关馨;徐颖;宋靖;朱懂理;薛孝东;朱雯雯;吕岗;;劳动关系多方协调机制研究(总报告部分)[A];2005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洋;关于加强劳动争议预防工作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8年
2 佟新;劳动争议与“劳动关系承认”[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关怀;劳动争议增多令人关注[N];工人日报;2002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沈竹士;端平劳动争议这碗水[N];文汇报;2010年
5 庞伟建 张剑;漠河“亲和仲裁”化解劳动争议[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冯喜良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冲突性劳动争议预防机制研究[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7 喻璐娜;群体性劳动争议审理难点分析[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记者 刘冠南 通讯员 穗法宣 实习生 夏静;广州“劳动争议白皮书”首发[N];南方日报;2011年
9 本报法律事务中心律师 白永亮;事业单位编外聘用人员与单位之间的争议是否属于劳动争议[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10 记者 童江华 实习生 陈小玉;凭工作服也可认定劳动关系[N];重庆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休息权及其法律保障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在范;俄罗斯劳动法利益平衡理念的实现机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4 朱剑宇;中国劳工权益保障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5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黄昆;劳动法主体体系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吉达珠;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8 胡玉浪;劳动报酬权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凌云;劳动权保障的国际标准及其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言斌;劳动争议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姚秋福;论行政权介入劳动关系的界限及方式[D];广东商学院;2011年
3 杨洋;集体合同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4 张新梅;劳动关系中的利益平衡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周海娟;《劳动合同法》背景下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D];海南大学;2010年
6 徐立新;论事实劳动关系当事人的权益保护[D];郑州大学;2004年
7 孔凡武;论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D];宁波大学;2011年
8 陈小玲;非标准劳动关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9 聂林艳;论非标准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制[D];华侨大学;2011年
10 童志雄;非标准劳动关系确认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32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32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