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劳动法论文 >

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6:03

  本文关键词: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工伤保险 民事侵权赔偿 适用关系 补充


【摘要】:现代社会中工伤损害填补机制由一元化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形成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如何合理地填补工伤所带来的损害 ,尤其是如何确定工伤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适用关系 ,意义重大。在我国 ,采用“补充”模式不失为合理的选择 ,即由工伤保险提供主要的赔偿来源 ,同时保留受害职工获得民事赔偿的权利 ,将民事侵权赔偿作为补充来源 ,并以工伤职工所受的实际损害为最高限额 ,从而实现填补工伤职工全部损害的目的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工伤保险 民事侵权赔偿 适用关系 补充
【分类号】:D922.5;D923
【正文快照】: 工伤事故是工业社会最先发生的社会问题。现代社会中工伤损害填补机制由一元化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涉及侵权行为法、商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法等多个领域 ,形成多种制度并存的局面。如何协调各制度之间的关系并充分发挥各制度的功能 ,对于保障劳动者权益 ,稳定和改善劳动关系 ,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满君,陈林林;超越事实与规范的学理──雇佣合同工伤赔偿的归责原则与过错概念评析[J];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彬;;消费者受尊重权之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胡小宏;;再论税收的概念[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李孜;析认定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责任的正确思路——兼论触电人身损害赔偿的若干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麻芳;;学生伤害事故及法律责任浅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徐自力,钱进;殊途同归——析知识产权侵权的归责原则之争[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阳敏慧;;征地移民社会保障立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8 崔国璋;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应当着重抓好重点条款的落实[J];安全;2003年03期

9 王小能;刘德恒;;中国内地与香港两法域私法冲突与应对[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10 吕世伦;马金芳;;社会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周林彬;李胜兰;;法律经济学课程设计比较研究(研究报告)[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廖建求;;论纯粹经济损失的法律责任[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刘冰洋;;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之我见[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7 贾若;李响;;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侵权责任与责任保险[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8 白光清;;专利侵权抗辩研究[A];专利法研究(2001)[C];2001年

9 陈诗达;;完善政府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角色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李瑾茜;巢元凯;;浅析滨海新区住房建设规划的若干问题[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刘婧婧;宪政视野下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阳露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陈珊;我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社会救助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杨一帆;中国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构与农地制度变迁[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杨雅华;论流浪乞讨的救助与规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静毅;医疗侵权的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纪镇南;特殊侵权行为归责原则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姜凤武;医疗损害责任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2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吕海涛;野生动物致人损害国家补偿责任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张源;专利间接侵权理论在我国适用空间的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伊藤贵子;专利间接侵权:中日法律规定与司法实践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转制成本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叶传禄;著作权侵权赔偿责任及赔偿数额的确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马锦毅;论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段冰;我国廉租住房制度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文;;工伤保险与民事侵权赔偿适用关系问题刍议[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2 曾宪树;工伤保险知识讲座[J];劳动保护;1999年08期

3 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4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处理工伤争议有关问题的复函[J];中国劳动;2000年05期

5 肖慧鹏;浅析我国工伤保险立法中的几个问题[J];企业技术开发;2003年18期

6 苏里;《工伤保险条例》有哪些新规定[J];职业;2003年07期

7 俞佳;加拿大工伤保险制度掠影[J];劳动保护;2004年11期

8 本和;谈工伤保险中的单位举证[J];劳动保护;2005年01期

9 ;学徒工应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J];农村百事通;2005年10期

10 向春华;;项目参保建筑业工伤保险破题[J];中国社会保障;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方;张明丽;;武汉市中小企业工伤保险问题探讨[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2 吕学静;张波;;北京市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重在落实——难点在于外来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人口与区域发展”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3 万成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及启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段誉;刘一鸣;李昭;;关于保险对非正式风险分摊机制挤出效应的实验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5 杜红兵;杨瑾娣;;我国煤矿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现状与发展[A];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安全健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专题交流会、全国第三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3年

6 周华中;;关于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的哲学思考[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7 周华中;;体现工伤预防功能是工伤保险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甘心孟;;风险管理评价与工伤保险[A];全国第二次安全科学技术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晋川;刘庆民;;谈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刘功智;刘铁民;欧阳梅;牛和平;;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发展战略目标设想[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人身保险≠工伤保险[N];工人日报;2001年

2 谢虹;民工工伤保险处境“尴尬”[N];江苏经济报;2005年

3 记者 徐恬邋通讯员 王彤 实习生 何畅;我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19万[N];深圳商报;2008年

4 姜宁邋米长亮;景县工伤保险新增6300多人[N];河北日报;2008年

5 ;开滦集团工伤保险助力企业腾飞[N];河北日报;2008年

6 记者 杜静 实习生 王瑾;确保完成全市养老工伤保险年度任务[N];衡水日报;2008年

7 记者 王洪林;工伤保险暂行办法出台[N];阿坝日报;2008年

8 通讯员 李明;我市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三年增两倍[N];金华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冯振堂;为了劳动者的利益[N];长治日报;2009年

10 记者 任宝宣;全国工伤保险工作明确今年重点[N];中国人事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2 王磊;中国职业安全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戎辉兵;《国语集解》订补[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韩俊江;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川;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毛光烈;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7 袁先来;德里达诗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华一;建筑业农民工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9 李平;中国转型时期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10 李榕;煤矿工伤风险评价及保险费率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晓星;我国工伤保险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2 芮立新;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3 王小明;船员人身伤亡工伤保险赔偿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张雪梅;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之竞合[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罗东澜;煤矿爆炸安全分级评价及其在煤矿工伤保险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04年

6 李鹏;工伤保险费率机制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7 周开畅;论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法律适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姜学鹏;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9 张晓鹏;广州市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李炎杰;我国实施煤矿业强制雇主责任保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332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332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a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