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拖欠型案件的制度设计
本文关键词:试析《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拖欠型案件的制度设计
【摘要】:在劳动争议案件中,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案件较为普遍。《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这类案件在制度设计上有针对性地做出了改进,对劳动者予以了倾斜性保护,对用人单位履行法定义务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应积极适应这一法律,防范用工风险,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策略。
【关键词】: 劳动争议 拖欠 制度设计
【分类号】:D922.591
【正文快照】: 在实践中,大量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行为。这类拖欠型案件具有案件频发、涉及人数众多、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能否及时高效地解决这类案件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继《劳动合同法》这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渊;试谈劳动争议的处理[J];政法论坛;1982年03期
2 李芳志 ,王昌硕;对进一步完善处理劳动争议立法的几点意见[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3年04期
3 郑集;有必要制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J];中国劳动;1985年09期
4 丁巧仁;略谈利息损失的赔偿[J];法学;1985年06期
5 王河;;企业法律顾问答问(四)[J];企业经济;1985年07期
6 同振魁;浅议建立和健全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和程序[J];中国劳动;1986年11期
7 郭玉舟;;一笔惊人的欠款[J];中国集体经济;1986年05期
8 夏雨田;湘潭市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对劳动合同进行鉴证[J];中国劳动;1987年06期
9 刘东升,陈岚;深圳市处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实践给我们的启示[J];中国劳动;1987年07期
10 夏积智;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律制度——学习《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的体会[J];中国劳动;1987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中林;;亟待完善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2 王中;陈曦;刘显中;侯继山;;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的反思与重整[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孙志祥;;外商投资企业劳动争议的特点和解决[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专业委员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管唯;黄富银;汤涛;吴家声;汪建君;;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精神病鉴定156例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王杰;;关于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的法律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国锡;冯向英;;试论取保侯审与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争议案件引发的思考[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白保群;;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异同[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胜题;范[菁;刘春泉;;劳动争议案件可以反诉吗?[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许秀珠;;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法理学分析[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韩卫军;;劳动争议诉讼的受理和立案要求[A];处理劳动争议律师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大力发展经济 解决乡镇困难[N];安徽日报;2000年
2 陈翔;征询对《政府工作报告》和省政府工作的意见[N];安徽日报;2000年
3 李济莘;中非合作不讲空话[N];中国财经报;2000年
4 祝步;再欠发工资,,扣款[N];中国财经报;2000年
5 朱卫东 朱淑霞;新密局清欠工作力度大[N];中国电力报;2000年
6 于同阶;职工为何要上访?[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曾宪瑛 记者 徐光明;拖欠教师工资问题有望彻底得到解决[N];中国教育报;2000年
8 记者 陈帆波;久拖不决追究责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9 山东省临沂师范学院 马玉升;依法维护教师合法权益[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储召生;教师工资财政统发带来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郭新华;家庭借贷、违约和破产[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吴君槐;利益分享视角下的和谐劳资关系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鹏;论举证责任分配在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陶然;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评价及其完善[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3 王楠;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D];吉林大学;2004年
4 杨苏;浅谈劳动合同附随义务[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5 代颖;我国弱势群体权利的司法救济[D];吉林大学;2004年
6 张晓坤;论我国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制度设计关系[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吕建萍;工伤损害救济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黎泳宇;深圳市劳动报酬争议问题与政府对策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蔡阳阳;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制度重构初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刘亚妮;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52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552834.html